第四章 歐洲的沖突

一、協約與同盟

對於當前的歐洲來說,英國和德國所有的力量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它們財富充足、商業體制健全,並且英國的海軍和德國的陸軍是最強大的軍隊。而其他國家的力量薄弱,只能對英國和德國的軍事平衡發揮些作用。

在所有歐洲國家中,一般的國民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關心本國國內的問題上,比如個人的權利、居住環境和與其周圍省份及周邊國家的聯系,這些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毋庸置疑,這種情形是非常自然合理的。在美國,政府的權力和地方政府傳統觀念中的自治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可以想當然地認為,在一線工作,並且每天接觸國民的日常生活的人是政府成員的最佳人選。這種觀念在各州政府、市政府及鄉鎮的小型管理機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很多人認為,這與其說反映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倒不如說表明了一個最平凡不過的日常習性。

只有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機制,這種授權給地方自我管轄的能力才能得到實踐。而在我國的歷史上,在沒有宣布成為殖民地和沒有獨立的時期,如果想讓地方政府獲得自治的話,可能還需要種種外部東西。而狹隘的地方自治理念會讓地方政府與其他團體漸漸疏遠,這非常不利於自身的發展和公共利益,何況北美的13個殖民地之間往往還互相猜忌。這樣一來,規範這些殖民地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國的殖民地關系在性質上來講同國家之間的關系並沒有什麽兩樣,只是比國家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有一個詞應該更加適合歐洲而不適合美國,那就是“區域化”,但是這其中包含的“思想狹隘”的理念,卻非常適合用在我國南北戰爭期間出現的種種偏見和奇詭的行為上。區域性主要的思維和行動不在於它能夠反映某一個地方的真實狀態,要真是那樣的話,它就成了有用的東西了。區域性思維能夠破壞各個地方建立起來的平衡感。依照區域性思維,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完全以為自己牟私利為原則,並且感覺理所當然,在華爾街同樣是如此,雖然它關系著周圍的無數利益。

往大了看,在處理國際關系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區域主義的影子。國際社會上的每個成員優先考慮的是本國的利益,也就是先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幹幹凈凈。相對於一個個體來說,無論是個人、社區還是一個國家,只要它的利益得到了維護,那它就能夠對自己的民眾做出交代。但是這僅僅是對於己方而言,沒有考慮到對方。如果要考慮到對方或者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的處境和要求的話,那麽區域性主義就是值得詬病的東西。

從南北戰爭結束到美西戰爭告終,美國的國務院一直毫無生機,沒有一點作為,這也正反映了美國的民眾對國際形勢毫不關心。只有在一些特別的事件威脅到了我們的安全或者原則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在短時間裏將目光投向它。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美西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和其發生的前因後果完全是隨機性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沒有什麽威望的人會偶爾關注一下國際形勢,政府的官員幾乎從來沒有想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對這個國家有多麽重要的影響力。政府往往在忙著處理國內其他的事件。一位老成的國會議員就曾經對一位新當選的議員說:“如果你想得到選民對你的幫助,就最好不要在看似光鮮的外交委員會中擔任職務,因為國民對國際問題幾乎沒有什麽興趣。”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沒有獨立之前,其國民對國際事務的冷漠性還沒有現在這麽突出;而現在我們每天都能從世界各地獲取到種種信息,卻對國際問題如此冷漠,這就更加不可思議了。當然,早期和現在的美國人對國際問題興趣不同的原因我們已經找到了:同現在相比,戰爭年代的美國人和歐洲人交往頻繁,有很深的政治和經濟聯系。他們同歐洲國家聯系密切,就是歐洲國家相互之間發生沖突也能夠影響到美國,就像現在一個歐洲國家內部發生變動會影響整個世界一樣。那時候有關歐洲戰爭的種種流言讓北美殖民地上的人民深感不安,因為一旦爆發戰爭,他們的厄運就來了。馬考萊①就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占領奧地利的西裏西亞地區時說過這樣的話:“以前普魯士這塊地方連名字都不被人知曉,但等占領這片土地以後,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幾乎傳遍了全世界。由於一個人可以隨時撕毀諾言進攻他曾經說過要保護的鄰居,於是黑人在克羅曼德爾的海濱相互殘殺,紅種人在北美大湖地區爭鬥不休。”

盡管在當時信息很匱乏,但還是有來自歐洲的報道,這些報道都足夠精細充分了。當時的美洲居民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外部形勢的發展,日常的柴米油鹽並沒有分散他們在這方面的注意力,北美報紙上關於國外復雜形勢的消息讓無數人陷入了深思。我們的祖先在殖民時期對外部消息格外關注,而現在我們一般則認為國際形勢跟我們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就是美國民眾早期和現在對國際事務感興趣度不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