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態構成

接下來我們要談到影響海權的第二個因素:形態構成。墨西哥灣因其所獨具的特點,可以典型地列在形態構成這一因素之下。在影響海權成長和發展條件的討論中,形態構成這一因素僅次於地理位置,位居第二。

一個臨海國家的海岸線就是它的一條邊界,這道海岸線越是能夠提供通向更遠處的通道,這個國家的民眾就越會願意通過它與世界其他地方進行友好的往來交流。假設有這樣一個國家,它只有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一個港口,那這個國家就不可能有海上貿易,也不可能有海上運輸和海軍。在現實生活中,還真出現過這樣的例子,那就是當比利時還是一個西班牙與奧地利之間的省份時,其情況如上。1648年,荷蘭打敗了比利時,迫使比利時關閉了安特衛普港,並把比利時的海上貿易轉手讓給了荷蘭。西屬尼德蘭從此退出了海洋強國之列。

一個優良的港口所要具備的先決條件是寬大和水深,這也是這個地區力量和財富的來源,如果這些港口還處於可通向河流的出海口的話,這些港口的價值還會增長,這也便於集中一個國家的國內貿易。然而,如果不能很好地防禦這些港口,讓其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它將成為戰爭中的薄弱環節。1667年,荷蘭艦隊就很輕易地駛進了泰晤士河,在離倫敦不遠的地方燒毀了英國海軍的大部分艦船。幾年後,英國海軍聯合法國前來復仇,當聯合艦隊企圖在荷蘭登陸時,遭到了荷蘭艦隊的頑強抵抗,不得已敗北。1778年,若不是法國海軍統帥的猶豫不決,英國人就失掉了哈德遜河的紐約港。如果這兩個地方落入法國人手中,新英格蘭和紐約、新澤西和賓文法尼亞之間的交通線將得以恢復。如果英國人丟失掉這些地方的話,他們可能提前議和。對美國人而言,密西西比河是獲取財富的巨大源頭。但是,密西西比河沿岸防守力量薄弱,再加上它的河道遍布全國,這就使得它成為南部聯邦的一個薄弱環節,並因此成為導致南部聯邦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後我們看到,1814年切薩匹克的被占及華盛頓遭受到的毀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沉痛的教訓,這些慘敗都是由於航道入口處防衛空虛造成的。這些教訓離我們並不是遙不可及,我們可以輕易地回憶起來,但是,從目前我們對海岸線的防禦來看,可能並不是這樣,人們也早已經將其遺忘。雖然與歷史相比,環境以及攻守策略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細節方面我們已加以修正,但是從本質上來講,主要的條件依舊沒有發生變化。

拿破侖一生經歷重大戰役無數,但法國在布列斯特以東卻沒有任何可以使用的港口。這跟英國恰恰相反,英國在這裏不但有一些避難所和供給港口,還在普利茅斯和樸次茅斯設立了兩個巨大的軍火庫。後來,法國人在瑟堡構築了堅固的工事,才彌補了這一缺陷。

除了海岸線之外,人們還往往會因為其他的種種原因走向海洋或者離開海洋。盡管法國在英吉利海峽的軍港十分匱乏,但是除了地中海之外,法國在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都有很多深水良港,這些港口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海上對外貿易,並且這些港口都位於重要河流的出海口,對促進國內的貿易也有很大幫助。但是,等到黎塞留用武力結束了內戰的時候,法國人並沒有像英國人和荷蘭人那樣致力於海洋的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法國已經成為一片理想而富饒的樂土,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國內盛產的產品足以自給自足,有時候甚至供大於求,他們完全沒必要冒險去開拓另外的商品市場。英國則恰恰相反,他們從上蒼那裏得到的賜予可謂少之又少,在制造業興起之前,他們可供出口的產品微乎其微,微薄的自身收益完全滿足不了他們膨脹的需求,加上他們天生的好動性和有利的海洋條件,促使他們不斷地向國外擴張,去尋找比他們所在的島嶼更加富有和迷人的樂土。自然條件和民族特點促使他們成為天生的開拓者和發掘者,隨即演變為制造商和生產者。產品和殖民地之間,海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以至於他們的海上力量越來越雄厚。

如果說英國人是被海洋的誘惑給吸引到海上去的話,那麽荷蘭人則純粹是被趕到海上去的;如果英國離開海洋的話,會從此一蹶不振,而一旦荷蘭離開了海洋,則會直接導致滅亡。在荷蘭最輝煌鼎盛的時期,曾有一位權威人士就預言,荷蘭的土地最多能養活其八分之一的人口。在當時,荷蘭的制造業種類繁多且十分重要,但是制造業的發展遠遠趕不上海運事業的發展。土地貧瘠,海岸又無險可守,迫使荷蘭人只好從事漁業。漸漸地,他們把漁業從內銷轉為外貿,從此漁業成了他們獲取財富的主要手段。就這樣,正當意大利諸共和國處在土耳其霸權的壓力之下,好望角航線剛被發現的時候,荷蘭人平地崛起,成為地中海東部沿岸諸國與島嶼以及意大利主要貿易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