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層浪(第2/25頁)

一與南京拉上關系,鹿鐘麟即召集眾將商討。大家一致認為,西北軍必須以西北為根據地,但是如不除掉閻錫山,不把山西拿到手,則西北軍就要永遠受威脅,而一旦西北軍占領山西,就可立於進可戰、退可守的有利戰略地位。

馮玉祥制定聯蔣討閻之策,有一半目的是想逼閻反蔣,到將領們這裏可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想的都沒這麽深這麽遠。他們對閻錫山恨之入骨,是真的要除掉閻錫山和想拿下山西!

在鹿鐘麟等人看來,晉軍力量不大,而且長於守、短於攻,西北軍在進攻山西時,只要避免打攻堅戰,勝算還是很大的。

要避免打攻堅戰,就要盡量采取突襲方式。閻錫山對西北軍一向有所提防,靠西北軍自己突襲比較困難,但若是韓復榘就不一樣了。現在的韓屬於蔣系將領,又受閻錫山指揮,參加討唐之戰,閻的警惕性必然不會那麽高。這正是馮玉祥指示聯合韓復榘、石友三一同動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因為反叛的事,西北軍與韓、石之間已產生了很深的裂痕,現在一下子要聯合他們,人家會幹嗎?

馮玉祥不能不有所考慮。薛篤弼見狀,便提出了一個建議。

一箭雙雕

依照韓復榘一直掛在嘴邊的說法,他和石友三之所以叛變,並非反馮,乃是因為與石敬亭有隙,才被逼上梁山,走了投蔣這麽一條獨木橋。薛篤弼認為,既然症結出在石敬亭身上,只要免去石敬亭的本兼各職,請他離開西北軍,即可將韓、石召回。

馮玉祥急於施計而行,也沒有多加思量,就采納了薛篤弼的建議。他隨即給石敬亭寫去了一封密信,說:“吾弟熱愛團體,兄所深知。今為召還韓、石,不得不請吾弟權且休息一時,以後另有重用。”

石敬亭收到密信後,不跳不罵,心平氣和地離開了西北軍。

在蔣馮戰爭後期,若沒有石敬亭力挽狂瀾,西北軍將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西北亦可能不保,他對西北軍實有大功。馮玉祥之舉引起很多議論,有人說:“忠貞不貳的免職,叛變投降的召還,像這樣倒行逆施,怎能不喪失人心呢?”

韓復榘叛變乃多種因素所誘發,石敬亭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一種借口,他和石友三當然不會就此重回西北軍。不過他們對聯合西北軍一起打閻卻很有興趣。

對老蔣授意唐生智抓捕自己那件事,韓復榘一直心懷恐懼,他一方面積極進攻唐生智,以圖重新獲取蔣介石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在考慮重新投奔一個主子。

馮玉祥那裏是無論如何不會回去了,北伐前韓復榘和石友三曾投降閻錫山,於是韓復榘便打起了閻錫山的主意。宣布討唐之前,他專門派人去太原,向閻錫山表示擁戴之意,閻錫山也派來親信楊愛源等人到開封與韓聯絡。

楊愛源對韓復榘說,蔣介石為人奸詐,把持中央,排除異己,只有北方人團結在一起,共同維持華北局面,今後才有辦法。

韓復榘也裝出很坦率很誠懇的樣子,竭力為自己過去的變節行為洗白:“我之所以離馮投蔣,完全是石敬亭逼的。他在馮的面前搬弄是非,馮對我越來越懷疑。去年在華陰,馮命我過河壓迫你們共同討蔣,我當時提出異議,幾乎被馮槍斃。這都是石敬亭的把戲。我惹不起他,只有躲開他。”

扯完這些陳年老賬,他又對楊愛源的話做出回應:“至於蔣介石的陰狠毒辣,我又何嘗不知道。如果百公(閻錫山)出來主持華北大局,我是竭誠擁護的。現在河南境內都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沒有一定的主意,鄭州防務現在在第三路(即韓部)的手裏,最好請百公來一趟,大家商量一下,即能解決一切問題。”

楊愛源回晉復命,閻錫山當即撥給韓復榘手提機槍五百挺、軍餉四十萬元,接著便出兵河南,他自己也親赴鄭州督師。

韓復榘存心叛蔣投閻,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閻錫山是吃個雞蛋還得挑四四方方的人,他對韓復榘這種名聲不太好的“二五仔”實在提不起多大興趣,而且也不願冒險突然反蔣,之所以又給錢又給槍,不過是為出兵河南買張門票而已。

韓復榘一個勁兒地拋媚眼,但閻錫山卻給他打悶葫蘆,見了面總是開口閉口擁護中央。

韓復榘還算是個率直快語之人,不太善於虛與委蛇的一套。在認為閻錫山不夠誠實,純屬拿廢話搪塞自己後,他立刻感到上了當,對閻錫山懷恨在心——用楊虎城的話來說,就是跟誰都是做雜牌,難道跟你閻老西兒(閻錫山的綽號)做雜牌就香一些?擺什麽臭架子!

石友三也積極參與了打閻計劃。他本來也曾派代表來太原聯系反蔣,負責接待的趙丕廉見石部經濟困難,未經請示,即答應提供一百萬到兩百萬元的經費。閻錫山知道後勃然大怒,堅決不予承認。石友三自然恨閻之心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