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鍵時刻(第5/19頁)

所謂換帖,也就是互換蘭譜,結為異姓兄弟。李宗仁連忙說:“我是你的部下,我不敢當啊!同時我們革命也不應再講舊的那一套哇!”

蔣介石說;“沒關系,沒關系,你不必客氣。我們革命,和中國舊傳統並不沖突,換帖子後,使我們更能親如骨肉。”

蔣介石說著打開抽屜,取出一份紅紙寫的蘭譜,原來他已經事先填寫好了蘭譜。

李宗仁又推辭:“我慚愧得很,實在不敢當。”一邊說,一邊向後退,表示不敢接受。

蔣介石站了起來:“你不要客氣,你人好,你很能幹……”他搶上兩步,把蘭譜塞入了李宗仁的軍服口袋,並叮囑李宗仁也寫一份給他。

李宗仁回去之後,把蔣介石所寫的蘭譜拿出來一看,上面除了一般蘭譜所共有的生辰八字,以及一般如兄如弟的例行文字外,還有蔣介石自己撰寫的四句誓詞:誼屬同志,情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

蔣介石寫完誓詞,鄭重簽上“蔣中正”三字,另外附有“妻陳潔如”四字。

有了敢怒敢言更敢做的資本

換蘭譜,拜把子,甚至結為兒女親家,只是當時南北雙方要人拉近彼此關系的習慣做法。新桂系不是這樣,他們強調的是團體,從李宗仁到白崇禧,再到留守廣西的三把手黃紹竑,三人都沒有金蘭結盟,所以李宗仁本身對與蔣介石結拜這件事並不是很熱心,除了老婆外,也沒向任何一個人提及。

然而蔣介石卻是認真的。他對李宗仁說:“你要寫個帖子給我呀!”過些日子又繼續追問:“帖子寫好了沒有?”李宗仁被搞得很難為情,實在推托不了,他便支吾著說不知道如何寫法。蔣介石想了想說:“那你就照我給的那種方式寫吧。”

蔣介石如此一說,李宗仁也就真這麽做了,而且竟然一字不改地把蔣介石的四句誓詞又照抄了上去,只是署名改為“李宗仁,妻郭德潔”。

白崇禧也得到了蔣介石的特別賞識。白崇禧原在第七軍任參謀長,蔣介石籌組北伐軍司令部時,就提議把白崇禧調升司令部參謀長。他找李宗仁商議,李宗仁還頗覺意外,說:“恐怕健生(白崇禧)資望太淺,年齡太輕,不能負此重任。”蔣介石則說:“我看還是他好,還是他好!”

最後內部探討下來,決定由資歷較深的李濟深擔任參謀總長,由白崇禧擔任副總參謀長。李濟深在廣州留守,其職權由白崇禧代行,所以北伐期間,軍中仍呼白崇禧為“參謀長”。

新桂系與蔣介石之間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四一二”前後,北伐軍除留守廣東的一個軍外,其余開到前線的七個軍大部分都反對蔣介石,傾向於武漢政府,只有新桂系的第七軍、何應欽的第一軍站在蔣介石一邊。這種情況連老外都很清楚,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前,上海工部局日報就曾有過這樣的報道:“據準確之觀察,國民黨中不久將發生分裂。白崇禧是右派的堅強支持者,他會幫助蔣介石。”

從蔣介石最有力的支持者,逆轉成為最迫切的反對者。旁人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從北伐一開始,這一陰影就已經留在了當事者心中。

當初,李宗仁曾要求把桂軍編成兩個軍,遭到了蔣介石的堅決反對。蔣介石只允許他編成一個軍,也就是第七軍,並且沒有在財政、軍需方面給予任何補助,第七軍的裝備、給養完全由廣西自行解決。

如果說這是因為廣東政府本來就如同空架子,沒有很厚的底子作為支撐,尚情有可原外,下面發生的事就很容易讓“李白”感到不快了——廣東政府從蘇聯運來一批軍火,包括步槍一萬多支、重機關槍一百挺,李宗仁幾經交涉,蔣介石也只肯分給第七軍步槍一千支、重機關槍四挺,其余的大部分為第一軍所有。

北伐之初,“李白”盡管對此不滿,但他們作為地方軍隊,需要在蔣介石的北伐革命大旗下謀求發展,所以暫時只能把怨氣放在肚子裏,對蔣敢怒不敢言。

其實蔣介石那時候也是有苦說不出。作為北伐軍總司令,他必須經常讓自己的嫡系部隊承擔最艱難的作戰任務,否則就難以調動桂軍、湘軍、粵軍等其他非嫡系部隊。在武昌久攻不下時,他甚至對劉峙等親信部屬說出了“雖至全軍覆沒,積屍累邱,亦非所恤”一類的狠話。

這樣做的結果,並沒有能夠讓蔣介石獲得非嫡系部隊及其派系的應有尊重,反而在作戰不利時,還得蒙受各方指摘。與此同時,蔣軍在戰鬥中受到的嚴重削弱,又使其難以得到快速發展。蔣介石在日記中大叫撞天屈:“我忠勇將士死亡過半,犧牲程度如此之大,而反受人譏刺,中正(蔣介石名中正)之罪尚能自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