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把“死”字頂在頭上 (豫湘桂會戰、衡陽保衛戰)

常德會戰結束後,七十四軍一直駐紮於常德附近進行整訓。1944年2月,軍長王耀武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司令。

第二十四集團軍是個已撤銷過兩次的老番號。最後一次撤銷前,集團軍司令為在台兒莊會戰中聲譽鵲起的龐炳勛。龐炳勛指揮的集團軍主要在冀察敵後活動,因在與日偽軍作戰中失利,全軍崩潰,龐炳勛自己也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投降了日軍。於是軍委會就撤銷了這一番號。

現在的這個番號是重新恢復出來的。整個集團軍下轄三個軍,除第七十四軍外,還有第一百軍、第七十三軍。

第二十四集團軍可以說就是為王耀武所建。蔣介石對王耀武的信任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王耀武被特許可以自行決定集團軍內團級以上軍官的人事升遷。

人事的復雜程度,向來不低於指揮打仗。王耀武一升上去,七十四軍軍長的位置便空了出來。副軍長李天霞在抗戰前就擔任補充旅團長,無論資歷還是戰功,繼任軍長都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可是當王耀武逐個征求師長們的意見時,五十八師師長張靈甫卻在關鍵時候投了李天霞的反對票:“歡迎施軍長回來領導第七十四軍。”

無論個性還是作風,李天霞和張靈甫都差異很大。李天霞私生活方面以好賭貪色聞名,不打仗時經常在軍中開舞會。張靈甫則比較耿直正派,對李天霞的這些做法很不滿意,稱之為“烏煙瘴氣”。兩人時常產生沖突,關系也不好。

王耀武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按張靈甫的想法辦。3月4日,原第一百軍軍長施中誠出任第七十四軍軍長,原七十四軍副軍長李天霞調任第一百軍軍長。

老蔣的編制沒有白給,期望也未落空。在王耀武的調理下,時間不長,第二十四集團軍即做到了人事暢通,第一百軍、第七十三軍在整訓上也都逐步趨向規範。其中,第七十三軍參加過常德會戰,但實戰表現不佳,除一個師長戰死外,重武器丟了個一幹二凈,基本失去作戰能力,原軍長亦因指揮不力而被免職。這時候也開始逐漸恢復元氣,整個集團軍都呈現出一副生氣勃勃的勁旅模樣。

自然,第二十四集團軍的核心和基本部隊仍是“虎部隊”七十四軍。三年前,在軍委會決定成立攻擊軍時,七十四軍還有與其不相上下的競爭對手,最後需要由蔣介石親自裁定是否具備攻擊軍的資格和條件。三年後,至少在國內的正面抗日戰場上,已經沒有任何一支部隊可以與七十四軍比論高低,其良好的戰術意識、敏捷的機動速度以及突出的戰績,使它毫無爭議地被中國統帥部指定為戰略總預備隊。

反天爐戰法

1944年春,中國已在雲南組建出滇西遠征軍,但美國政府認為集結的部隊數量還不夠,必須繼續增調部隊,並立即向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進攻。

為了組織滇西遠征軍,中國的防禦部隊事實上已經不足,而需要防禦的面積卻很大,如果再調過多的部隊去滇西,會有不小困難。

美國援華航空隊的陳納德也反對如此做法,他警告蔣介石:“日本地面部隊的部署是珍珠灣(即珍珠港)以來最有威脅性的戰略。日本正準備發動兩個攻勢,一個是席卷京漢鐵路連接河南的紐帶;另一個是占領長沙。”

陳納德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確切的情報支撐。日軍的最新部署,實際上就是日軍大本營曾要畑俊六加以研究的“打通大陸作戰”,這時已正式定名為“一號作戰”。“一號作戰”預定總兵力達到51萬,是整個侵華時期日軍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過去的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均望塵莫及。在日本陸軍史上,原先規模最大的戰役是日俄戰爭時期的奉天會戰,但若論兵員數量之多、作戰區域之廣、作戰距離之遠、預定的作戰日期之長,還是無法與“一號作戰”相提並論。

可是美國政府站在他們自己的戰略立場和角度上,並不顧及共同抗日的東方盟國有多少實際難處。4月4日,在原提議被蔣介石拒絕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仍堅持原來的主張,他要求蔣介石立即下決心:“命令Y軍(即滇西遠征軍)渡過怒江進擊緬甸。”

到了1944年,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已不像太平洋戰爭初期那樣包容。中國在抗戰中不斷戰敗的消息,以及有關重慶政府腐敗無能且作戰消極的傳言,都使美國人認為,他們給予中國的軍事援助有打水漂的可能,而且這個看上去力量甚微的東方盟國似乎也抱定了“一千年不賴,一萬年不還”的態度,再不打算對軍事援助給予回報了。4月10日,馬歇爾決定實施要挾性措施,計劃削減援華物資的空運數量,同時還準備取消給中國航空公司的貸款。正與蔣介石爭奪在華指揮權的史迪威更厲害,他打算將4月份給滇西遠征軍七百噸的空運量,全部轉給陳納德的航空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