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最真實的越南戰爭》書評

一部需要用脊椎來閱讀的偉大小說

馬克·鮑登(Mark Bowden)/文

顧晨蕓/譯

馬克·鮑登(Mark Bowden),暢銷書作家,現居賓夕法尼亞州的牛津鎮,曾任《費城詢問報》記者,現為《名利場》、《大西洋月刊》等雜志撰稿,著有《黑鷹墜落》、《最佳遊戲》、《殺死巴勃羅》、《阿亞圖拉來客》等暢銷書。

卡爾·馬蘭提斯的《美國人眼中最真實的越南戰爭》是一部偉大的小說。雖然已經有過一些以“越戰”為題材的優秀小說,但這部是最棒的。我想,恐怕沒有其他作品可以超越它。卡爾·馬蘭提斯沒有遺漏戰爭中的任何遭遇,無論大小:恐懼的士兵思索著善惡的本質;為了逃離烽火的士兵撲倒在地,體會著燒焦的皮膚觸碰爛泥的感覺和味道。故事的敘述真實、動人、緊張,富有連續的戲劇性,好幾次我都不忍翻頁。對於一本最好的小說來說,將它翻到最後一頁讀完令人難過。

《越南戰爭》中痛苦的戰鬥最後毫無意義,海軍陸戰隊知道他們的鬥爭終究要失敗。老撾邊境附近有無數叢林覆蓋的低矮山丘,B連在一座叫馬特峰的山頂修築要塞,而他們完工時,卻獲令將它廢棄。隨後,敵方占領了馬特峰,深入地底的堡壘,精心築建了火力帶。此時,B連又接到命令將其奪回,他們不得不攻打自己曾經的要塞。結果是災難性的,最終他們再次撤離了馬特峰。

面對如此殘酷的、徒勞的戰鬥,馬蘭提斯的敘述超越了海軍陸戰隊的難忘記憶。隨著戰爭中傷亡率的攀升,士兵們表現出勇氣和懦弱、兇殘和膽怯、篤定和懷疑、敵意與友愛、智慧和愚蠢。這些對立面往往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尤其是書中的主角B連少尉梅勒斯。當梅勒斯和戰友奮力克服難忍的地形障礙時,也面臨著戰友間諸如種族、階級、軍隊等級這樣的矛盾。為了存活,他們不得不相互依賴、相互信任,最終,學會相互關愛。從來沒有一部作品可以如此真實、令人信服地描寫那些戰火中高尚的人,也沒有人可以這麽準確地刻畫一場毫無緣由、卻將人們殘酷地踐踏在腳底的戰爭。

隨著指揮系統的重大決定越來越遠離實際的殺戮和死亡,戰爭演變成一種空洞、抽象的概念,馬蘭提斯聰明地捕捉到了這種轉變。作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他沒有描繪單純的壞人。他的指揮官既做過勇敢的決定,也有愚蠢的。書中到處可見相似的混合體:懦弱與英勇、雄心與自私、不稱職和勝任力。

書中的一些段落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敘述。在故事的後面,當主角梅勒斯經歷了忍受和殺戮,同時面臨自己隨時可能死亡的處境,體會到這場戰爭的荒謬時,“他現在別無所求,也不想知道他是好是壞。這些觀念全是他剛剛發現的笑話的一部分。他詛咒上帝老是跟他開這種野蠻的玩笑。在這樣的詛咒中,梅勒斯第一次真正地與上帝對話。然後他哭了,眼淚鼻涕混在一起直往下流,最終,他在哭喊中獲得了新生,就像一個新生兒經歷了初生陣痛後,被極其野蠻地帶到這個世界上。”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曾經說過,最偉大的書,不僅要用心和腦去閱讀,也要用脊椎。而這本書正是需要用脊椎來閱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