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火焰 ——黑白湯恩伯

湯恩伯,這個名字看過《戰上海》的朋友多半都很熟悉——湯司令啊。然而,隨著史料的不斷披露,歷史上的湯恩伯,特別是抗戰中的湯恩伯,其形象到底如何,不免眾說紛紜。那麽,我們就來談談這位湯司令吧。

先說用兵,有人認為湯在國民黨軍中是非常優秀的將領,竊以為這個評價有些過譽。

這並不是說湯全無軍事才能,他受過相當完備的軍事教育,而且在作戰中頗有章法,並非紙上談兵之輩。可是如果認為他在國民黨軍中屬於超一流的戰將也很勉強,評價一下,中上而已,遜於李宗仁、薛嶽、白崇禧,又高於余漢謀、徐源泉、黃琪翔,大約上限可及衛立煌,下限接近劉峙的水平。他的作戰水準平平,若說特點就是有一點“慈不掌兵”的狠辣。這在軍中並非是缺點,平時的愛兵如子無疑非常重要,一旦上陣如果缺乏“慈不掌兵”的威嚴,也難以取得作戰的勝利。

湯的局限性也很明顯。首先是作為高級將領缺乏現代化戰略思維,打防守永遠是線性布防,缺乏縱深,對現代化戰爭不能很好的適應。南口是這樣,河南是這樣,廈門還是這樣。其次是手裏部隊一多就亂套,不能有效地讓處境不同的部隊各司其職。指揮呆板,沒有彈性,攻的時候一窩蜂,撤的時候沒掩護——如果他指揮一個團這樣全攻全守很好,可要是讓他指揮一個兵團或者幾個兵團也這麽幹,那一旦敗起來就是不可收拾。胡宗南被稱為大連長,約略和湯相似。和湯軍團在河南的潰敗比較起來,像廖耀湘在平滿納也是撤退,作出一個滾筒式的八卦陣來,虛虛實實,打得日軍叫苦連天,那就精彩得多。

湯能夠脫穎而出,應該說並不全在其軍事才幹,他的浙江人身份使他較早進入蔣介石的親信圈子。他又善於寫手本,得到蔣介石的欣賞,認為他是軍政全才,以後把四省邊區都交給湯未嘗不是考慮到他這個才能。實際上湯的手本基本是心血來潮,紙上談兵,他的政務能力還不及軍事,在河南弄到“水旱蝗湯,河南四荒”的地步。這一點上,同樣軍事才能平平的陳誠就比他好得多,在恩施建立六戰區,殘破的鄂西被他經營得銅墻鐵壁。東北吃了敗仗到台灣,他搞土改的水平不亞於共產黨。台灣人叫他陳誠伯伯,這和“水旱蝗湯”能比嗎?湯還有一條特色是永遠軍容整齊,一臉剽悍。蔣介石偏愛外形出色的將領,所以對他自然青眼有加,反過來,陳明仁那樣不修邊幅的,再能打老蔣也看不上——說起來老蔣又不是拍電影的,長得好壞有關系嗎?說笑話,梁興初梁大牙在共產黨打出萬歲軍來,要到老蔣那邊幹,恐怕得先整容把牙拔嘍。

那麽,湯恩伯在抗戰中的表現如何呢?

湯恩伯的表現是一個典型的“人會變”的例子。

一般看法湯恩伯的抗戰生涯是先揚後抑,前期打得英勇,後期一敗塗地。其實真正的情況還要復雜。

湯恩伯最初參加抗日的時候,是不太讓人瞧得起的。湯參加的第一次抗日作戰是綏遠抗戰,那還是在七七事變以前,傅作義奇襲百靈廟,開我國摩托化作戰之先河,震動全國。湯即派十三軍一個主力團開赴百靈廟參戰。

湯恩伯本身的積極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因為部隊到得晚,沒有來得及投入戰鬥,到達後反而受到大獲全勝的晉綏軍將領譏笑。湯恩伯當時為了顯示自己的部隊是精兵,且確實抗日熱情很高,這個團出發時每人發料子馬褲一條。綏遠前線晉綏軍作風傳統儉樸,突然來了這樣一支形狀怪異的軍隊,遂將其戲稱為“牛褲團”。

雖然“牛褲團”有點兒搞笑,但可以看出湯恩伯當時還是抗日心切的。

接著就是南口會戰,這一仗湯打得的確是硬仗。當時南口方面的布防全被漢奸出賣給日軍,湯部幾乎沒有軍事秘密可言。在這種兇險的情況下,湯恩伯發揮了“湯屠夫”的優點,惡守南口,日軍進展困難,主力被他擋在了關外。其時,北方抗日局勢很好,大有分割日軍的可能,傅作義部騎兵甚至已經東進,克復商都(全面抗戰後收復的第一個縣城)。這時,湯恩伯在南口的死守是很關鍵的。可惜的是,守衛察哈爾的劉汝明大意失荊州,沒有認真布防,被日軍突襲攻占張家口,突入關內,湯恩伯幾乎失去退路,才從南口撤出。

抗戰勝利後,有人寫《抗日戰爭演義》,裏面就有一章叫做“湯恩伯大戰南口,劉汝明誤失張垣”。劉汝明不幹了,要殺了那個寫書的,那作者也真機靈,馬上改了個名,叫“湯恩伯大戰南口,劉汝明痛失張垣”,才算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