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悲歌 ——追尋中國早期裝甲部隊在抗戰中的影子

抗戰初期的中國裝甲部隊,是一個神秘的話題。我們大致所知道的情況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中國裝甲部隊只有戰車不足百輛,最精銳的戰車部隊為杜聿明將軍率領的裝甲兵團,裝備戰車三個中隊。第一中隊裝備英國維克斯6噸半戰車,第二中隊裝備英國維克斯6噸戰車和水陸兩用戰車,第三中隊裝備德國I式戰車。這些戰車在淞滬戰役、南京戰役中面對優勢日軍拼死奮戰,損失很大。戰爭擴大後,蘇聯提供T-26戰車88輛,幫助中國重建戰車部隊。此外,中國軍隊還使用過德國、意大利等生產的裝甲偵察車等戰車,可謂“萬國牌”裝甲部隊。

1937年8月21日,隨八十八師在楊樹浦方向直沖日軍陣地的中國戰車。

遺憾的是,由於留存資料極少,這些部隊的詳細戰鬥情況鮮為人知。在日本,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注意到一批中國戰車的照片。這些照片,或許可以從一個特殊的側面,揭示中國早期裝甲部隊的一些戰鬥情況。在題圖這張日本著名戰地記者浜野嘉夫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奮勇沖向日軍陣地的中國維克斯6噸半戰車。但是,也可以看到這輛中國戰車並沒有得到步兵的有效協同,給人一種孤獨而壯烈的感受。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裝甲車輛太少,在戰場上顯得杯水車薪,且沒有步兵裝甲兵協同的經驗,戰車部隊因此損失慘重。

這是一張相當珍貴的照片:中國戰車血戰匯山碼頭,來自當時的日本報紙。

淞滬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猛攻日軍在上海的據點,戰車部隊多次參戰。最初,因為戰車采取分散行動,每輛協助步兵攻打一個路口的方法,缺乏彼此的掩護,遭到較大損失。攻擊匯山碼頭時中國軍隊將三輛戰車編成品字隊形,突擊效果很好。但是,由於日軍重武器占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軍隊攻入匯山碼頭,還是無法立足,三輛戰車兩傷一毀。下面照片就是激戰後被毀的那輛戰車,也是三輛車中堅持到最後的首車。由於它頑強抵抗,戰術動作機動靈活,日軍集中炮火對其轟擊才將它擊毀,周圍房屋也都被炮毀。

這輛維克斯6噸戰車被日軍修復後運回東京展覽。

這是另一張被毀的中國維克斯戰車,該車隨八十八師攻入日軍設於上海日本高等女子學校的陣地後,發生機械故障不能前進,於是用機槍和火炮掩護步兵沖擊,日軍用重炮還擊。該車一直戰鬥到炮塔被擊中爆炸,全員陣亡才終止射擊。

這輛維克斯6噸半戰車,經過苦戰沖入日軍陣地,終因沒有步兵配合被擊毀俘獲,功敗垂成,可以看到其炮塔多處中彈被擊穿的痕跡。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到1939年,日軍雖然連續攻占中國沿海沿江各大城市,但中國毫無屈服之意,依然拼死奮戰,日本軍部為在中國陷入深深的“泥沼”而頭痛不已。為了鼓舞士氣,日軍在東京舉辦展覽,展出若幹從中國戰場繳獲的兵器。由於當時中國軍隊在戰爭中處於守勢,逐步後退,戰鬥中損毀的戰車往往無法後送而被日軍俘獲。這次展覽中,就有一批經過日軍修復,中國軍隊使用過的戰車,相當引人注目。隨著這些照片搜索它們背後的故事,每一輛戰車,突然都以鮮活的形象閃耀出70年前的風采,讓人感覺,仿佛在追尋早期中國戰車部隊悲壯而不屈的腳步。

左上側圖中的戰車,是在12月9日的戰鬥中損失的。當時中國軍隊冒死反擊,向城外三裏山方向日軍實施攻擊。由於日軍未料到中國裝甲部隊參戰,一線防禦被突破。這輛戰車深入日軍腹地,與步兵失去聯系,正遇日本《朝日新聞》采訪團的座車,立即發動攻擊。采訪團的汽車被擊毀,三名記者負傷,著名戰地記者浜野嘉夫(因搶先報道日軍攻占上海市政府而聞名,也是本文題圖照片的作者)被當場擊斃。日軍反擊,但用法制37毫米炮無法擊穿該車裝甲。最後,由於日軍戰車部隊參戰,中國戰車上只有機槍,抵擋不住,終因寡不敵眾被包圍,油盡後被俘。

被俘的中國戰車,可以看到其前部被擊傷的地方。

浜野嘉夫拍攝的上海市政府被攻占照片

浜野嘉夫在被擊斃當天的照片

德國I式坦克是當時中國最好的戰車。在南京戰役中,幸存的I型戰車因為撤退的輪渡在碼頭翻沉而全部損失,被日軍打撈俘獲多輛。該部隊對日軍的作戰堪稱英勇,日本網站介紹使用德國戰車的中國裝甲部隊曾經攻入日軍一個師團的師團部。遺憾的是,中國裝甲兵沒有認識到這是一個師團指揮所,否則日軍損失將更加慘重。這次戰鬥可惜中方沒有進一步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