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龍過江 ——中國炮兵擊傷日本親王之戰

偶然的機會,在日本發現一條歷史線索——淞滬戰役期間,曾有一個日本親王在前線被中國軍隊擊傷。

經過調查,這的確不是謠傳,這個被擊傷的親王便是日本海軍大佐伏見宮博義,時任海軍第三驅逐艦隊司令,日方報道稱“伏見宮博義王殿下”。1937年9月25日,他在指揮日艦與中國軍隊進行炮戰時,因座艦被中國軍隊一發75毫米山炮炮彈擊中而受傷。

在上海被中國軍隊擊傷的日本皇族伏見宮博義王,曾經作為天皇的代表校閱1935年的日本海軍特別大演習,日本海軍兵學校第45期畢業,是日本貴族院51名皇族議員之一。

根據1937年9月26日日本海軍省發布的“公表”,對此戰有如下描述:“伏見宮博義王殿下以第三驅逐艦隊司令之職,在指揮屬下驅逐隊遂行某重要任務之時,於黃浦江溯江行動中,在上海日本郵船公司浦東棧橋附近,與附近倉庫中隱藏敵軍發生戰鬥……戰鬥進行到下午3時40分,敵卑怯一彈擊傷殿下左臂,幸傷勢不重……同時,殿下身邊的部下也有多人傷亡,但官兵努力奮戰,終於壓制敵軍,完成任務。殿下負傷後極為奮勇,始終堅持指揮戰鬥……”

雖然其中不乏水分,但對於整個戰鬥過程,描述還是比較詳盡的。

這個伏見宮是何許人也?說起來,此人在日本皇族中,地位還頗為顯赫。他是伏見宮博恭王(曾任日本大本營軍令部總長)的長子,其母為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的女兒德川經子。他的兒子後來繼承爵位,稱伏見宮博明王,1947年因麥克阿瑟在日本實施抑制大族政策而被廢除皇籍。

應該說,中國軍隊這個戰果還是有點兒遺憾。若是炮彈落點再準確一點,日本海軍將欲哭無淚——因為這位伏見宮博義王,在日本海軍中,就算不是招牌,也屬於牌位型的人物。這就要說到伏見宮家對日本海軍的意義了。

日本的皇族中,有四大歷史悠久的世襲親王世家,史稱“四親王家”,即伏見宮家、桂宮家、有棲川宮家和閑院宮家,他們可稱是日本貴族社會的主要支柱。其中,伏見宮家地位最高。這是因為桂宮、有棲川宮兩家,都因為生不出兒子來,在二戰前就絕嗣了,影響微弱。閑院宮家也因為在明治初年絕嗣而不得不從伏見宮家引進義子才維系傳承。因此,當時日本貴族中最有影響的兩大家伏見宮、閑院宮實際上都是一門之後。

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日本皇室從明治以後就子嗣艱難,或者是不生,或者是生女不生男(日本皇室和爵位法定男性繼承),就算是生男也往往精神或身體有問題。說起來伏見宮家倒是這方面的異類,不但自家子嗣不乏,還能過繼給其他華族,甚至曾過繼給天皇,第102代後花園天皇,就是從伏見宮家過繼的。即便如此,他家還有剩余的孩子,便依律封為新的宮家。這些新的宮家雖地位不及四親王家,但因其數量關系,自然也有巨大的影響力。直到1947年麥克阿瑟在日本打擊傳統貴族,廢除伏見宮家皇籍,伏見宮一系的皇族,還有十家之多。

伏見宮博義王和他的弟弟華頂宮博忠王。其父伏見宮愛賢年輕時過繼給華頂宮家(也是伏見宮系的貴族之一),本來已經離開了伏見宮家族。不料原定的伏見宮世子體弱多病,不能繼承家業,於是他只好一身擔任兩家的爵位,既是第25代伏見宮家主,又是第4代華頂宮家主,所以他的後代享有兩個王爵。

不過,在日本陸海軍的競爭中,作為有影響力的皇族,伏見宮、閑院宮兩大家卻站隊不同。日本陸軍極力拉攏閑院宮,海軍則以伏見宮為靠山。任職軍令總長的伏見宮博恭王是強硬的海軍派,海軍對他的這位世子博義王,便視作未來海軍皇族發言人來培養。

那麽,既然是如此一個招牌,怎麽會送到戰場上呢?

從情況看,日本海軍還真沒想讓這位親王大佐打什麽像樣的仗,大約只是想讓他到戰場來鍍鍍金。

由於實力懸殊,當時的中國海軍,對日本艦隊根本構不成致命的威脅。中國海軍的主力為“拱衛京畿”,將八艘巡洋艦中的七艘集中在江陰,依托封鎖線阻止日軍深入長江。雙方水上艦艇較激烈的戰鬥,大多集中在這一水域。而這位伏見宮博義親王指揮的第三驅逐艦隊並不在江陰方面,主要活動於上海黃浦江面。這裏雖也是前線,但中國海軍留在上海戰區的僅有永健、普安兩艦。其中,永健艦在開戰第二天即在和日軍轟炸機的戰鬥中被擊毀,沉沒在江南造船廠對面的江中。而普安艦為一戰期間中國繳獲的德國運輸艦,已經陳舊報廢,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第三驅逐艦隊的日軍艦艇,並無水戰任務,其職責只是炮擊中國軍隊的陸上陣地而已。由於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差、火力弱,這種一邊倒的戰鬥當然沒有什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