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6頁)

“看這鬼天氣,就是有心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一群人討論來討論去,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最後蔣介石采取了折中的辦法,一方面尋找時機空投物資,另一方面鼓勵杜聿明他們暫時固守,並尋找有利時機進行突圍。

當蔣介石和一群國防部的大員在南京明亮溫暖的會議室裏開會討論的時候,遠在幾百公裏之外的杜聿明正困坐在昏暗的草房裏,神情黯然地就著一個炭盆烤著火。

外面的鵝毛大雪已經連下了幾天,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空軍副署長董明德本來要在20日返回南京的,由於天氣惡劣而耽擱了下來。

董明德與杜聿明住在一個屋子裏,沒事的時候二人只能靠聊天打發時間。

次次都是董明德先說話,這次也一樣。“現在各個戰場都是不好的消息,黃維兵團沒了,你們又被圍了,平津也很危急,北平的西苑機場業已失守,很多飛機都被繳了,空軍損失巨大,我連想都不敢想啊!如果你們這裏沒有辦法打出去,平津那邊再保不住的話,往下這局勢就很危急了。以前有人提出和中共和談,讓老頭子給否了。現在就是想談,恐怕他們也未必會同意。聽說南京那邊都亂作一團了,我看啊,沒有人能想出更好的辦法了。”

“您怎麽看?”說完之後,董明德扭頭問閉目冥思的杜聿明。

沉默多時的杜聿明睜開眼睛,看了董明德一眼說:“依我看,‘徐蚌會戰’關系黨國的生死存亡,現在傅作義在平津戰場牽制著林彪的部隊,騰不出手來幫我們,所以我們現在不能與對面的共軍進行決戰,只能固守,等待時機成熟再突圍。如果孤軍強行突圍,成功的幾率不大。倘若我們垮了,國軍的實力將被大大削弱,南京勢必不保。南京一旦不保,武漢、西安也就撐不了多久。到時候,黨國何去何從?老頭子何去何從?”

說到這裏,杜聿明忽然心念一轉:“董明德是南京派過來的,會不會是奉委員長的命令來試探我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杜聿明雖然內心已沮喪到極點,卻不敢再深講。

董明德是不是在試探杜聿明沒有人知道,這時候用“隔墻有耳”這個詞卻恰如其分。有人一直在悄無聲息地從董明德那裏打探消息。

這個人就是孔漢文。

雖然部隊裏缺吃少穿,長官的衣食住行還是必須要保證的。殷勤的孔漢文一直利用送飯送水的機會接近董明德,一再說要不是董明德派飛機空投糧食救急,他這個管吃喝拉撒的就是不被罵死,也會自己愁死的。“董署長可不是一般人,是我們整個部隊的救星!”孔漢文的一席話把董明德說得心裏美滋滋的,心中的愁苦頓時消減了不少。董明德在這裏沒有其他熟人,也希望找人閑聊打發度日如年的時光,兩個人很快混熟了。杜聿明出去巡視部隊時,董明德就會和送飯的孔漢文扯扯閑篇。

中午前來送飯時,孔漢文發現董明德和杜聿明正在談話,便站在門外等待。兩只耳朵支得高高的,一直靜靜聽著。

屋子裏,傳來董明德的問話聲:“真的要到這一步嗎?”

沉默了一會,杜聿明才又接著說:“你想想,白崇禧不願意出兵,第六、第八兵團肯定要援守蚌埠,南京拿什麽救援我們呢?現在天降大雪,空投又跟不上,部隊這麽多人,已經處於挨餓受凍的狀態。我們說決心固守,可這種情況下又能固守多久呢……”杜聿明的聲音沉低,孔漢文只能聽清只言片語。

董明德的聲音較高,孔漢文聽得較為清晰:“既然這樣,您何不直接到南京去和老頭子當面講明,尋找對策呢?”

杜聿明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心裏很清楚,自從黃維兵團被殲滅後,自己原來在南京的靠山何應欽部長已經通電辭職了。蔣介石雖然對他賞識有加,卻還沒有到視為股肱的程度。沉默片刻,孔漢文隱隱約約聽見杜聿明對董明德說:“我去也沒用。你看‘徐蚌會戰’剛開始,就制定了‘山東清剿計劃’‘徐蚌會戰計劃’等,結果沒有一個能按計劃實施。委員長總是變來變去,弄得我們也無所適從。就像這次吧,從徐州撤出後,本應盡快向蚌埠靠攏的,中途又命令我們停下來救援黃維兵團,結果黃維沒救出來,反而把我們困在了這裏。”

停了一下,杜聿明似乎覺得自己說得太多了,又像表決心似的說道:“不管怎樣,我對校長是忠心不二的。我帶領部隊在這裏堅守,等待時機。如有萬一,不成功便成仁,絕不向共產黨投降……”

“報告,飯送到了!”等了一會,見兩人不再說話,提著飯籃站在門外的孔漢文喊了一聲。

“進來!”杜聿明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