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3/6頁)

最後,毛人鳳給陳楚文下了命令:“你們不能只將目光鎖定在李、佟、錢三人身上,龔方令和孔漢文也多多少少參與了档案轉運之事,都有嫌疑,應立即電告跟隨杜聿明的情報處長顧一炅加強對龔與孔的監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發現兩人行為可疑,可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12月下旬的一天,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到會的有參謀總長顧祝同、參謀次長劉為章、作戰廳正副廳長郭如桂、許正春以及作戰廳幾位處長。但身為國防部長的何應欽沒有參加,國民黨部隊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令這位黨國軍界的元老也越來越感到束手無策,自感目前的危局已是回天乏力,國民政府岌岌可危了。於是他抱著“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消極心態,借口得了嚴重的痔瘡,不顧蔣介石的極力挽留,住到上海一家醫院裏療病去了。

白崇禧也沒有來。雖然蔣介石親自打電話邀他參加會議,但他以身體欠佳為由推辭了。近幾個月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兵敗如山倒,可供調度的兵力愈發捉襟見肘。到了這個分上,蔣介石要想調動坐鎮武漢、擁兵自重的“小諸葛”白崇禧,更是難上加難。

當天的會議,蔣介石倒是準時來到會議室,可見其心情之迫切。見大家坐定,蔣介石首先講話:“戰局於我不利想必大家都清楚,目前杜聿明、邱清泉、李彌他們被共軍圍困於陳官莊一帶,近幾日又連降暴雪,天氣情況惡劣,空投都無法進行,前線部隊面臨著彈盡糧絕的困境。今天召集大家議一議,看如何擺脫當前的困局。”

與會人員沉默著,眼光相互瞟了一陣,都不想先開口說話。無奈之下,顧祝同先開了口,這裏除了蔣介石,數他的官職最大,他不願因為冷場傷了老頭子的面子。

與往常不同,顧祝同這次說話的聲音特別低沉:“‘徐蚌會戰’開戰至今,共軍攻勢之兇猛前所未有。前兩仗我們的實力並不弱,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在人數、裝備等方面均強於共軍,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輕敵,沒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原因之二是後勤供應跟不上,嚴重影響戰鬥力。”

蔣介石輕咳一聲,不耐煩地瞅了他一眼,意思是前面的事多說無益,還是說說今後該怎麽辦吧。

正在這時,機要員進來了,呈給蔣介石一封電報。蔣介石看了看,是杜聿明的,隨手遞給了顧祝同。電報上面寫著:“請委座放心,吾部決心固守到底。請盡快想辦法空投物資。”

看完電報,顧祝同低頭稍加思考,又接著講話:“光亭陷入重圍,處境堪憂!他來電決心固守到底,雖說忠勇可嘉,但其目的還是等待援兵。尋機突圍,能否成功,有兩點很重要:一是保證大批物資的空投,以維持部隊的戰鬥力;二是抽調兵力在外圍配合其突圍行動。但眼下這兩點均無法完成。事已至此,也只能靠光亭自己擺脫困境了!”

蔣介石問:“那你的意思是放棄?”

“是的!如果能有一線希望,我們都要盡全力給他們解圍,但現實如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現在只有讓光亭帶領部隊尋機突圍,能出來多少就出來多少。”顧祝同接著說,“當下首要考慮的是加強長江防線,從‘徐蚌會戰’以來的態勢來看,共軍的胃口絕不僅限於淮河流域。所以要提前準備,加緊讓李延年第六兵團、劉汝明第八兵團撤回淝河以南布防,確保蚌埠的安全。”

顧祝同話音未落,郭如桂插話說:“我認為不妥,那裏可是黨國的二十萬人馬啊,不能說不要就不要,說不管就不管了吧?!”

顧祝同反問道:“管?要怎麽管?再把第六和第八兵團派過去救援?說不定不但救不了,連他們也要搭進去,十二兵團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嗎?!現在十二兵團沒了,共軍的部隊全部集中到了陳官莊一帶,加上天時不利,杜聿明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了。要想出來,我看是難上加難,還是面對現實吧!”

正當顧祝同和郭如桂意見相左之時,劉為章出來說話了:“就目前這鬼天氣看,再派六兵團、八兵團過去救援確實不妥,但對杜聿明他們也不能不管不顧,該安撫還是要安撫,該空投物資還是要克服困難加緊空投。”

郭如桂與杜聿明素來不睦,這在國防部內人人皆知,杜聿明甚至還暗地裏懷疑郭如桂有匪諜嫌疑。此時,郭如桂堅定地認為應該幫助危難之中的杜聿明,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都覺得他還真是個論事不論人的豁達之人。

一時間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都在等著委員長決斷。

“光亭率領的可都是我們的主力啊。如果他們完了,我們的幾大主力就損失得差不多了,今後還拿什麽與共軍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