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2/6頁)

說完支前的事兒,楊敬祿又將話題扯到了征兵上,這也是他今天開會講話的重點之一。關於征兵的事,楊敬祿做了精心的準備,不光看了大量上級發下來的材料,還在區裏開會時問了征兵部門很多問題,吃透了政策,因此對於做好征兵動員工作,他已經成竹在胸、信心滿滿。

“高墻是一塊磚一塊磚砌成的,部隊就是一個兵一個兵組成的。沒有墻,擋不住風雨,沒有兵,談不上打仗。”楊敬祿用精心打磨好的兩句話為“征兵”話題開了個好頭,顯得很有哲理性,自己覺得十分滿意,情不自禁把嗓門提高了幾分,“沒有兵就打不成仗,更談不上勝利,大夥想想,敵人來了,誰來保衛咱們,保衛咱們各家各戶分到的土地、房屋和牛馬?過去,小日本強占咱中國,咱們拼死拼活了好多年才把他們趕走,仗是誰打的?是提槍握刀的軍人們打的!現在解放軍和老蔣的部隊打仗,解放軍要把他們徹底打垮,咱們都舉雙手支持,為什麽支持呢?因為大夥都知道,蔣介石給地主老財撐腰,而解放軍是實實在在為咱們老百姓好。解放軍為了咱們打仗,咱們不出力誰出力?怎麽出力呢?支前是出力,當兵是更大的出力!”

會場上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盯著村長楊敬祿,等著他下面的話。

“當兵好啊,當兵光榮啊!不僅自己光榮,全家都光榮。大夥都知道,俺大兒子老早就去當了八路軍,小兒子現在也參加支前到了前線,雖然暫時不是兵,也和兵差不多,等他回來,俺立馬動員他參軍當兵。還有俺哥家的孩子,就一個兒子不是也去當兵了嗎?俺們現在都屬於軍屬。什麽是軍屬?就是軍人的家屬,是優先被照顧的對象。還有當了兵之後有飯吃還有錢拿,國民黨叫軍餉,咱們共產黨的部隊叫津貼。當的官越大拿的津貼越多。班長比士兵拿得多,排長比班長拿得多。”

會場上“嗡嗡嗡”又開始議論了。楊敬祿心裏清楚,凡是說到跟錢有關的話題總能引起一陣騷動,所以,他是哪裏癢就往哪撓,總能撓到正點上。做群眾工作,楊敬祿可謂輕車熟路。

對楊敬祿的講話,底下人是服氣的。村長不但自己家做得好,他哥哥家也做得好,兩家都是軍屬,村裏的人也都很羨慕。

村長帶頭做的事總應該是好的。於是就有人問:“怎麽去啊?”

楊敬祿回答:“願意去的可以先在村裏報名,最後統一報到區裏兵站點。有誰積極去參軍,一是我們敲鑼打鼓去歡送,這種待遇一般人哪能享受到;二是不管是家裏農活還是其他事情村裏都有照顧,不讓你們有任何後顧之憂;三是在大門口掛一塊‘革命軍屬’的牌子,讓每一個經過你們家門口的人擡頭就能看見。所以,這就叫‘一人參軍,全家光榮’。”

楊敬祿的一席話說得大家歡欣鼓舞。

開過會後,大楊莊和其他地方一樣,立馬開展了男女老幼齊上陣的生產大競賽,另外還掀起了“到前線去,到主力部隊去”的參軍熱潮,符合條件的青壯年紛紛報名,出現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爭著上戰場的場景……沒有去當兵的就在村裏組成了民兵營,在後方擔負著維護治安、保衛生產、護送物資、清剿土匪、捕捉散兵等戰勤任務,成為解放軍有力助手和強大的後備軍。

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莊圩被殲滅後,黃維兵團日夜行軍向宿縣進發,大有重新奪取宿縣的架勢。11月24日,集結號吹響,華野部隊向另一個戰場轉移了。

支前隊伍也不能落後,必須隨著部隊一起開拔。楊雲林的支前隊在李指導員的帶領下,在碾莊圩待了三天,參與了戰場的清理工作。第四天一早,楊雲林接到了新的任務——向徐州南運送糧食。

這個時候,杜聿明集團正在組織徐州附近的軍隊向宿縣方向進攻,黃維的十二兵團也經蒙城朝宿縣推進,企圖南北夾擊一舉拿下宿縣這個津浦鐵道線上的重要樞紐。宿縣被解放軍攻破後,國民黨部隊被直接掐斷了後勤供給線,蔣介石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嚴令各部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宿縣,重新打通津浦路徐蚌段。

奪取宿縣是要靠實力說話的。解放軍既然已經攻擊得手,又豈能讓國民黨軍隊輕易拿走?激烈的爭奪拉鋸戰每天都在進行。最後,國民黨軍隊對宿縣的攻擊不但沒有奏效,反而連黃維的十二兵團也被嚴嚴實實圍困在了雙堆集附近。黃維的十幾萬人馬被包圍後缺糧少彈,只能靠空投維持生計,哄搶糧食事件屢禁不止。戰局未開,敗象已現。

與如同困獸的黃維十二兵團相比,此時解放軍擁有強大後方支前隊伍的巨大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了,來自各地的支前隊伍源源不斷地把糧食給養、彈藥輸送到前線,參與作戰的解放軍部隊完全沒有後勤供給上的後顧之憂。徐州“剿總”曾多次企圖通過空軍偵察尋找解放軍的後勤基地,然後轟炸破壞,但始終沒能達到目的。倒不是解放軍的後勤基地隱蔽和防護如何嚴密,而是解放軍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後勤基地。他們的後勤基地在廣袤的淮海大地上,在人民群眾當中。浩如煙海的後方老百姓織成了一張堅韌密集的支前大網,割不斷,撕不破。所以,徐州“剿總”派出的幾架轟炸機只能漫無邊際地偵察,毫無重點地轟炸,追著無數時隱時現的支前隊伍跑,對解放軍補給線的破壞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