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0章 建德殿外

襄國作為趙國國都,乃是如今北地屈指可數的雄闊城池之一。

隨著北地俱為趙國所統,襄國城池規模也是日益宏大,早已不獨只限於永嘉年間開始興建的建平舊城。十數年間屢興營建,如今的襄國城,北抵龍岡,西邁宜嶺,襄水穿城而過,城池可謂宏大至極。

城池的周邊是廣袤沃野,大量的田舍莊園因河而立,俱為時下宗王將相之私產。田野間分布著大量的勞作民眾,短褐麻衫或是衣不遮體,俯仰於田地溝渠之間,神態間滿是麻木苦澀。

這些民眾,絕大多數都是晉人,當中也不乏形貌各異的雜胡,俱為四方擄掠而來,分屬權貴各家的役使奴戶。每日從事著沉重的勞役,然而這田野中源源不斷的產出卻與他們沒有太大關系。

自有鮮衣華裳的國人豪奴分立田頭,指揮著壯力在其間遊弋監工,手腳稍慢者便是一頓毒打,不乏人因此而倒斃田間。然而當下之世,人命最不值錢,那些經歷重重折磨而倒斃的屍首,或是直接埋入溝嶺肥田,或是被鐵鉤拖曳飼了豢養的虎狼猛獸。

諸多莊園之外,便是四通八達的道路。這些道路也不需要如何修葺,幾十年來征戰頻頻,不知有多少鐵騎車輪在上面滾滾而過,早已踩踏碾壓得夯實無比。

近年來隨著北地局勢漸定,大股的人馬集結不再像前幾年那麽頻繁。但是這些道路上仍是往來者眾多,有碩大的貨車滿載四方資貨,源源不斷送往襄國城中,以供王孫貴族奢靡享樂。也有各方征召或是擄掠的遊食難民,被麻繩串聯著押送而來,繼而又被高位者瓜分納為奴役。

單單此一類的奴役人丁,在襄國周邊便生活著十數萬人!他們是維持這座城池繁榮運轉的基石和根本,然而這一份繁華卻與他們無關。

此境雖然不乏沃土,但所出也有定數,而且大半還要歸入各家私庫。這些人唯一能有渴望的,就是哪怕衣食不能為繼也能如此煎熬著活下去,哪天熬不住了,便是死亡到來之時。

莊園更往裏,則是國中幾大役營。大量民夫役戶被屯放於此,他們倒是不必承擔耕田生產,但卻要開山伐木,砌石弄樁,將城池營建的更加壯大。

這一份勞役無疑要更加沉重,每天都會有民眾橫死營壘內外,那些屍體因恐滋生疫病,有的被焚燒成灰燼,但更多的則是掘土深埋。但無論死了多少人,這幾個大役營規模總是不見小,隨時都有補充。

如今趙主石勒屢興德政,為勸弄桑,在襄國城西開辟出大片籍田,乃至於特立桑梓苑,廣選幾百戶近畿良家於此安居耕織。甚至有時候皇帝都會親臨此地,攜王孫貴族親植桑梓,以導善教化民眾。

但在籍田與城池之間,卻是幾座規模極大的工地,修築明堂高台,以彰國威。那些富麗堂皇的亭台樓閣,有的已經修築完畢,有的則還在全力趕工。

工地上石階都是黑褐色,那是被不堪勞作虐打的工匠們鮮血染紅。周遭土地一如此色,生長出來的雜草尤其茂密茁壯。每每禦駕至此,為免那些屍骸血漬大煞風景,俱要用水頻頻沖刷,灑下香料掩蓋血氣,鋪上厚厚的錦緞,便是一副富麗繁華的壯美景致。

再靠近城池,屋舍庭院便鱗次櫛比,幾無閑土。能夠居住在這裏的,除了歸順年久的近畿良家,便是身受厚愛的雜胡部落,又或諸多技藝傳家的百工匠戶。

雖然仍是城池外沿,但在那些終日勞役卻看不到希望的奴戶們看來,已是安樂無比的天國樂園。

在這一片區域中,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門閣高深的官邸門戶。比如早年多有輔弼之功的右侯張賓,其人雖死,但皇帝深念舊情,不忘右侯建策之功,特地在此為其家人興建府邸以為繁衍之地,更是特地派遣精銳宿衛守護家室。

即便左近不乏國人兇橫之徒心存覬覦,一般時間也是不敢輕犯右侯舊邸,因而其家人子弟也能安養其中。

唯一一點不美便是不敢輕易出府,畢竟雖然皇帝垂愛,但要使用那些護府悍卒也不是簡單的事,總要有所賄獻才能驅使得動。早年右侯功事雖著,所得犒賞實多,但如今子弟卻已失位,坐吃山空難免會有不便。

此前府上一位偏室夫人離府拜佛,而後便無音訊,就連隨從護衛的兵卒都消失不見。類似陰霾,已是頻頻籠罩在右侯府上空,令人不能心安。

圍繞建平舊城周邊,建築規模便陡然大氣起來。尋常一座府邸便占地頃余,門高且深,庭墻高高隔絕內外,乃是國人又或雜胡豪帥們的府邸。

這些府邸各自獨成一域,彼此甚少勾連,墻內遍植樹木以隔絕外人窺探,同時院墻內廣數箭塔哨樓,馬廄、營壘一應俱全,可謂門禁森嚴。哪怕比鄰而居,同樣也不敢懈怠。除了自家部曲族人以外,少與外人來往。雖處一城之內,反倒像是一個個獨立存在的堡壘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