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攻三島,暗取伊予

毛利家的戰略,按照傳統分為三部分。

輝元本人繼承了元就的意志,專注於北九州的攻略,吉川元春負責山陰區域,小早川隆景指揮山陽道。

平手汎秀以水路進軍,兵圍三島,聲威赫赫,引得天下側目,關西山搖地動。

當然毛利既有膽子庇護足利義昭的安全,就早有被人陳兵於境的心理準備。輝元迅速做出了行動,親自帶人從北九州折返,至安藝,與小早川隆景合兵,聚兵四萬,以示回應。

瀨戶內海,無論從軍事還是經濟上,都是不容放棄的。

只留吉川元春繼續在因幡、美作一帶施壓,既是對付宇喜多直家,也要防備淺井長政這個不可靠的盟友。

因此平手汎秀可以致信給大友宗麟,說北九州方面的毛利軍已經被我牽制走了,那麽你可以擺脫了兩面受夾擊的困擾,局勢一定大為改觀了吧!

這個人情對方不能不認。

當前局勢,北九州龍造寺隆信正抓緊時間吞並肥前周邊小勢力,秋月種實雖然善戰畢竟本錢太小,毛利出局之後,就只剩島津是個大敵。當然這個大敵的厲害程度有點過於高了,不過大友家能有余地把立花道雪等人撤回來加強南線,總是能多苟延殘喘一會兒的了。

瀨戶內海的三島地區,說是三島,其實是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地理形勢非常復雜。其中最北的因島,距離備後海岸狹窄處僅七百米,身強力壯者可以直接泅行過來,沒有一二十萬大軍是不可能徹底圍堵住的。

然後從因島到能島,取道合適的話,也不過一千米左右,偷渡難度並不高。

只有最南部的來島倒戈相向,投靠了平手汎秀。

因此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有信心不斷提供援兵,鞏固防禦,堅守島嶼。

就算是村上武吉被抓住了又如何,他兒子元吉不是依然忠勇善戰嗎?

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平手汎秀並沒有把部隊拉到三島地區決一死戰,而是令大軍沿著贊岐殺入了伊予,攻打毛利家的附庸河野家。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想到——

只是,從毛利家的視角看,如果平手興師動眾,上千艘戰艦、一兩萬水夫前來,結果僅僅幹掉了河野家,拿下伊予北部,而未攻克因島、能島的話……

那這個結局,好像是可以接受的啊。

從元就時代開始,賣隊友可以說是毛利家的光榮傳統。

他們這個氏族,根基實在是低了一些,三十年前還是個擁兵數百的小豪族,只擁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人望,勉強算的上安藝國的一個“綠林盟主”而已。如今能跨越數國超過百萬石的領地,全靠了元就一生的縱橫捭闔,翻雲覆雨,“謀神”之說,當之無愧。

相比起來,其他戰國豪強,要麽是個守護代以上的門第,要麽是好幾世勵精圖治積累下的家底,甚少有如此一代人奮起的。

這個過程中,可想而知充斥了無數勾心鬥角和刀光劍影。

一方面是許多舊勢力來不及消化,保留了大量的獨立權限,比如長門的內藤氏、周防的杉氏、備後的山內氏、伯耆的南條氏等等一系列名門,都以結親籠絡的方式,接納成為大家族的一員。

另一方面一旦有必要也不吝嗇痛下毒手,調略了尼子猛將本城常光,後見其桀驁予以暗殺,扶植了備中的三村家親,觀其子暗弱立即吞並領地,還有山陰死得不明不白的武田高信(這個到可能是替宇喜多直家背鍋)。

這樣尷尬的傳統,使得毛利家總是傾向於取巧而非硬戰。

如今看來,出賣掉河野家的利益,以消耗敵方大軍的銳氣,借機集中兵力先解決宇喜多直家這個毒瘤,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嘛……

落實到場面上,就是平手汎秀只以水軍坐鎮來島,對因島、能島保持威脅態勢,最初幾天趁毛利家大軍未至,攻了幾次,後面就只做做樣子了。

毛利家那邊也似乎很有默契,陳兵海岸,打通兩島與陸地之間的聯系,保證一定程度的安全,就不急著解圍了。

直屬旗本伴隨總大將駐紮,而平手秀益、巖成友通、中村一氏、三雲成持、筒井順慶各領數千人,總計約三萬,先行進入了伊予河野家的勢力範圍之內。

由於平手汎秀在來島上遙控指揮,前線並無大將擔當決斷,幹脆命令每軍分散進擊,各取一隅。

反正河野家巔峰動員力也只有八千人左右,就算對上任何一支偏師都沒有太大優勢,根本無法行使“各個擊破”的策略。

河野家的現任當主不到一十二歲,是被迫無奈才提前元服的,理不了事情。有個家老大野直昌倒是忠勇兼備,卻也沒有逆天的手段,除了縮守湯築城待援兵以外,再無別的辦法可想。

但他等的援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