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驥伏櫪(第3/3頁)

據說李雄已派大軍進駐梓潼郡和三巴,似有攻伐漢中之意。

周訪由此決定:“取梁正其時也!”計劃在四、五月間率兵自襄陽啟程,經西城,沿沔水,進取漢中,以期迫降楊虎。

……

周士達既然下定了決心,利用自己可能不怎麽長久的余生,再奮鬥一把,爭取為朝廷收復漢中甚至於整個梁州,標功於史冊,不使陶士行專美於前,那麽他自然也會派人前往關中,去向裴該致意,希望在自己發兵的時候,關中軍可以經武都以迫漢中,作為策應和牽制。

裴該對於江南的動向,也向來非常關注,此事前因後果,他大致也都清楚。當日朝廷初下詔旨,他就問陶侃:“此是王處仲欲取全荊,故迫周士達西上也。雖然,卿與周士達相熟,可試揣測之,肯否應命啊?”

陶侃回答說:“若其月前伐梁,可為我牽制氐賊,使不能逾祁山而攻我虛弱;今我已破胡師,則再伐梁,實無益也。私以為,當以關中穩固後,大司馬遣軍多道而出,南取巴蜀,如鐘、鄧伐蜀故事,而使荊、湘為之策應。而若以荊、湘為主,我為策應,誠恐荊州兵不耐苦戰,難免事倍而功半……”陶侃久在江上廝殺,荊州兵是啥素質,他自然一清二楚。

“只是,以士達之性,老而彌辣,即知其難,亦或迎難而上。尤其以陳道元之言,恐其來日無多了……”就此把陳訓當日的觀相之語,向裴該介紹了一番。

裴該前世讀史,沒注意到這個細節,但周訪壽數不長,他還是記得的。因此就對陶侃說:“若周士達能破楊虎,收漢中,則我更無後顧之憂,乃可直向平陽——彼若應詔,我當策應之。”

如今得到了周訪的確信,他真打算去攻漢中,裴該便即下令給駐守武都的熊悌之,使其更調梁懃的羌兵,合力同心,尋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