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護西域校尉(第3/3頁)

正在此時,忽聽下首有一人提高聲音說道:“大司馬此言,末吏期期以為不妥!”

當即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向說話之人移將過去,裴該有點兒印象,此為張寔屬吏,剛才在城外就給介紹過,姓隗名瑾,字……不記得了。

張寔急忙停盞呵斥道:“我與大司馬相語,此處如何有汝說話的地方?還不速向大司馬謝罪?”

裴該擺擺手,笑道:“隗卿既於我之所言不以為然,便可使其直抒胸臆,張公又何必攔阻啊?我亦當‘少損聰明’,‘延訪臣下,使各盡所懷,然後采而行之’,此方是為政之道也。”

隗瑾聞言,急忙站起身來,深深一揖,說:“末吏鄙言,大司馬能采納,實為國家之幸,末吏亦甚感榮光,且慚愧無地……”張寔卻雙眼一眯,心說:果然我涼州還是有內鬼!

為什麽他會這麽想呢?就在於裴該引用了隗瑾在一年前跟他說過的話。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張寔曾經下令,要吏民上書,指出自己的過錯和不足,必有重賞。於是當時擔任賊曹佐的高昌人隗瑾就趁機進言,說:“今明公為政,事無巨細,皆自決之,或興師發令,府朝不知;萬一違失,謗無所分。群下畏威,守成而已。如此,雖賞之千金,終不敢言也。謂宜少損聰明,凡百政事,皆延訪群下,使各盡所懷,然後采而行之,則嘉言自至,何必賞也!”

大概意思是,你平素太過專斷自為了,大事小情全都一把抓,就這樣子,誰敢給你提意見?你別把自己想得太聰明,太萬能,應該多多依靠屬官,如此一來,都無須特意賞賜,自然會有良言嘉策獻上。

張寔聞言大喜,當即采納,並提升隗瑾為參軍,引為心腹。

裴該今天對隗瑾所說那幾句話,就是引用了他當日對張寔所言,故此隗瑾才表示“甚感榮光,且慚愧無地”,張寔則覺得:我身邊兒有奸細!

不過這也是他酒意上頭後的自然反應,等醒了再想想,就不至於如此大驚小怪啦。裴該雖然是後世之魂,但這麽細節的史料他還真不可能記得住,純屬要來見張寔,必須預做功課,把他身邊之人的言行先打探一番,就此聽聞了這些話。隗瑾所言,又非機要,也不保密,甚至於涼州人還會當是美談,四處去宣揚,則傳到裴該耳中,純屬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