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商人又來了

徐州之正兵,最初只有“風、林、火、山”四營,再加一個部曲隊——五人為伍,五伍為排,五排為隊,五隊為營,是一營還不到七百之眾。其後陸續擴軍,將原本的一營擴充為左中右三營,兩千余人;再然後營下設部,則每一小營就有兩千之眾。如今“風、林、火、山”十二營,再加郭默“雷霆營”、北宮純“騏驥營”、李義“灞上營”(曾在灞上整訓,故此得名),以及裴該的部曲營,總兵力超過了三萬。

正兵之外,臨時應役的農兵,以及新近收編麴允、索綝所部和雍州各處戍卒,即所謂的“輔兵”,則不下五萬之數。

隨著軍隊數量的擴大,加上裴該已然入朝執政,荀崧等人便即建議,將各營擴建為師,甚至於軍。根據周禮,五百人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則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然而裴該卻並不打算更換以“軍”的名號,因為這個字國家色彩太過濃厚——換言之,我若命軍,那就徹底是“中軍”,是朝廷的部隊啦,不是我裴某人的私兵……師、旅之名同理,故此借口新軍制與古禮不盡相合,婉轉地駁回了荀崧的建議。

如今蘇峻以副營督的身份,將兩千徐州老兵返鄉,一路上都在琢磨,我也得起個威風堂堂的營號才成,一則鼓振士氣,二來也跟舊“劫火營”相區隔。可是起什麽名目好呢?孫子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裴大都督已命“風、林、火、山”四營,外加一個“雷霆營”,隔過了“難知如陰”,可見那名字不大好起。即便如此,說不定大都督哪天就能想出好名字來呢?我若妄占“陰”字,必為所嫉。

那麽學“灞上營”以地為名好了,叫啥呢?“徐州營”?大都督的主力皆自徐州而出,我若占了此名,大家夥兒非跟我急不可。“東莞營”?聽上去不怎麽威風,而且貌似只能局促於一郡之地……

直等在公來山麓摧破了青州兵,蘇峻猛然間想到,“公來”這名字不錯啊。以此為名,一來紀念成營後的第一戰,也是第一次大勝仗,二來麽——我今來此,是不是預示著日後有公侯之份哪?

於是便稱“公來營”,傳書裴該,請求允準。這個“公來營”的旗幟,則設定為青底火鴉旗——“劫火營”旗為赤底火鴉,故其鴉色黑,“公來營”的火鴉則是大紅色的。火鴉是為不忘身出“劫火”——雖然自立出來,而且相隔數千裏之遙,蘇峻也怕甄隨挑理、謝風不快——青底之意則是:我必要焚盡青州,斬下曹嶷那賊胚的首級!

況且青為木色,木在東方,與自己所處的位置也很契合。

蘇峻摧破青州兵後,便即北進收復了劇、廣等縣,屯紮在青、徐兩州的邊境線上。郗鑒上報卞壸,卞望之即署蘇峻為劇縣令,領州武猛從事,使其總統徐州機動兵馬——等於允許蘇峻自己募兵,以充實“公來營”。

再說劉巴戰敗,逃回廣固,在曹嶷一再追問之下,無耐只得將蘇峻之言合盤托出。曹嶷聽了,雖然惱怒,卻不發作,沉吟半晌,方始嘆息道:“若青州俱平,何怕小小的蘇子高,而今……”隨即派人前往掖縣,灑掃和守護蘇峻祖宗的廬墓。

至於再發兵前往徐州去報仇?他壓根兒就不敢起這個念頭。

……

蘇峻去後,裴該在長安,這一日接見了一位遠來之人——正是那位吳郡出身的商人郁翎。

裴該對郁翎很客氣,還問他:“卿有字否?”

郁翎趕緊拱手回答說:“草民亦曾讀詩書,自然有字——草字子羽。”

裴該笑一笑,便問:“子羽自蜀中來,何以奉我?”

郁翎此前被胡軍堵在黃河渡口,貨物都被劉敷扣下,要他到平陽去支取酬勞,他倒是真去了,可是很快的,傳言劉乂、劉曜即將揮師殺來,平陽大亂,然後又聽說了劉敷被晉人所殺的消息……怎麽還可能拿得到貨款啊?至於派去給徐州軍傳遞消息,想撈點兒補償的從人,卻又一去不回,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無奈之下,只得尋機西渡,在故漢上郡內向氐、羌收購了些毛皮、獸骨,然後南下梁州,去換蜀錦——梁州已為成漢所占,自有蜀錦出售。這回他就是帶了幾車蜀錦返回關中,聽說裴該已執晉政,急忙戰戰兢兢地上門來求謁。

一方面,身為下賤的商人,若沒有官府做靠山,別說做大了,恐怕連保本兒都難,裴該這條大粗腿是一定要抱上的;但同時,裴該終究已經不是昔日守牧一州的刺史啦,貴為車騎大將軍、錄尚書事,他還肯不肯照應我們這些商賈呢?郁翎心裏實在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