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測之禍(第3/3頁)

最終司馬睿聽信了劉、刁二人之言,這才急忙派人去捕拿庾亮。

實話說,劉、刁二人所進確實是忠言,即便不是為國家社稷考慮,也是為司馬睿自身考慮。因為司馬睿在身份上的先天不足,當時江左罕有士人會想著任由江北打成一鍋粥,我只八風不動,要在江南新立一位天子的,多數人只是想為家族保有一片尚算太平的居處而已。正是因為司馬睿寬厚,乃至於軟弱,所以才適合做門閥的共主。

其中劉隗、刁協,因為本身家族勢力不強,在政治理念上還是偏向於皇權大一統的,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們在擁立了司馬睿之後,就勸其行法家之道,鞏固皇權,制壓門閥勢力。只因門閥勢大,而劉、刁二人又不擅長團結友朋,才導致四下皆敵,最終王敦起兵東向,刁協遇害,劉隗投趙。

王敦取勝的最直接原因,其實正是司馬睿軟弱個性使然,劉、刁建議他盡誅在建康的王氏族人,他卻不肯聽從——劉、刁之敗,其實王導乃至庾亮都是樂見其成的,則有這些大族在建康,或明或暗地做內應,官兵又焉有不敗之理啊?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雖然司馬睿尚未登基,劉隗、刁協也沒能執江左之政,但他們對王導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卻已然心生出了反感。江左應該是朝廷的,至不濟也該是諸侯王的,什麽時候輪到門閥來主掌政權了?而且王氏勢力過大,王導實執建康之政,王敦重兵在手,虎踞上遊,無論對於國家社稷,還是建康政權,乃至司馬睿本人,都絕非好事。故此他們才趁機攻訐庾亮,想要先斬斷王導的一根臂膀。

隨即劉隗便奉命北渡,前往長安,遊說執政的裴該等公卿去了。庾亮被捕下獄,經過王導、周顗等人反復規勸司馬睿,這才終於得到赦免,但被罷職,勒令歸家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