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非我族類

建興四年六月,馮翊郡內的不蒙羌部發動叛亂。

不蒙羌主要居住在郃陽和大荔兩縣的交境處,也就是馮翊郡北部高地與南部平原的分界區域,此前劉曜南下,挾裹了不少羌人從軍,其余的大多逃入嶺谷之中,還余兩千多戶。陶侃被授予了“前部督”,主掌馮翊、北地軍事後,恐怕這些羌人藏匿僻野,不便管理,就打算把他們遷至大荔以南,與另一部荔非羌相合並。

——所謂“荔非羌”,據說就是古代大荔戎的後裔。

不蒙羌不願遷徙,就此掀起了叛亂,但被陶士行率兵很輕松地便討平了,屠其大半,孑遺索系南下,發給荔非羌眾為奴。

隨即陶侃便行文向長安具奏,裴該為此特召裴嶷、遊遐前來,商議有關穩定雍州境內外族的措施。他開口就說:“諸將皆勸我屠盡氐、羌,免為胡寇所挾……”

遊遐聞言大吃一驚,連連擺手:“萬萬不可!”

裴嶷瞟了遊遐一眼,心說文約話還沒講完,你那麽著急幹嘛?遊子遠也反應過來了,自己剛才的舉動太過無禮,急忙避席向裴該致歉,然後說:“固然,氐、羌易為胡寇所裹脅,本身也亦為亂,犁其庭而掃其閭,屠其男而奴其女,最為簡便。然而今止雍州境內,各部氐、羌,乃至別部雜胡,即不下三五萬眾,秦、梁、涼三州,乃至故上郡中,更較之十倍不止,豈能輕易屠盡啊?一旦屠其一部,其余必然驚駭,恐將一時俱起,若明公受彼輩牽絆,劉粲、劉曜必將趁虛而入——還望明公三思。”

裴該笑著擺一擺手:“子遠所言是,我知之矣。且我本無盡屠之意——殺戮平民盈萬,此等惡行與胡寇、羯賊何異?且彼輩多奉晉朔,若恃強而淩,是為淵驅魚,迫使彼等從胡矣,況乎殺戮。不過……”他捋了捋日益增長的胡須,皺眉問道:“我初履關中,實不明氐、羌之情狀,子遠可能為我解說一二啊?”

遊遐拱手道:“末吏見識淺薄,唯久居關中,於氐、羌情狀,略知一二,可備明公參詳——氐、羌者,即古之所謂西戎也,本居秦、涼、梁、益四州偏僻處,與國人雜居……”就此開始侃侃而談,首先說“氐”。

根據《漢書》所載,氐人原本居住在武都郡內的武都、河池、平樂、嘉陵等地,大致相當於沮水和西漢水的上遊地區。漢武帝首先開辟西南境,元鼎六年置武都郡,就此將氐人歸於轄下。元封三年,氐人叛漢,武帝遣軍擊敗之,將其部分北遷於酒泉郡——氐人就此進入了涼州。

逮至漢末,氐王阿貴、千萬等迎馬超而叛曹操,被夏侯淵擊敗,千萬即隨馬超遷入漢中乃至蜀地,歸降劉備。劉備攻入漢中後,魏武都太守楊阜強遷境內漢、氐、傁等萬余戶入於京兆、天水、南安等處。此後魏、蜀爭奪隴上,各將氐人從邊境地區擄歸縱深,就此各部散居於整個西陲,北到酒泉,南至蜀郡,東到京兆。

據遊遐所知,如今的氐人勢力主要有五:一為巴氐,就是被蜀漢遷入漢中、巴郡的各部,李特兄弟父子率之掀起叛亂,最終奄有巴蜀,建立起了成漢政權;二為武都郡內土著,以仇池為首,並合下辯、河池各部,其酋楊飛龍自號輔國將軍、左賢王、仇池公。

楊飛龍本居略陽郡內,晉武帝時受封假(代理)征西將軍,即以此號聚集部眾,將四千家南歸祖先所居的武都郡,在仇池地區立國……

裴該邊聽邊點頭,這個楊飛龍他自然是知道的,乃是所謂“前仇池國”的開國君主。東晉南北朝時期,仇池及其周邊地區,先後建立過前仇池、後仇池、武都、武興和陰平五個割據政權,最終為北周權臣楊堅所滅——可以說幾乎縱跨了整個歷史時期。

遊遐提到的氐人第三股大勢力,在略陽郡內——估計就是當年楊飛龍沒能帶走的那些——隴城附近,據說和陳安關系不錯。陳安初據隴城時,手下尚不足千人,若無外族為依靠,估計張春等人早就瞞著司馬保擅自發兵,去把他給徹底剿滅了。

第四股大勢力在扶風國內,涇水以北,其酋齊萬年曾經掀起過叛亂,還陣前攻殺了晉建威將軍周處,旋為左積弩將軍孟觀率宿衛禁軍所滅。然而齊萬年雖敗,其族猶在,而且據說如今首領也是一個姓齊的——是否跟齊萬年有親緣關系,那就不清楚了。

第五股大勢力,就是在故漢上郡轄區內,如今氐、羌數萬戶,都為虛除部的權渠所掌控——劉曜雖然遁入了上郡,如今倒還並沒有傳來他和虛除起沖突,動刀兵的消息,估計是找了個小角落,且得舔吮一陣子傷口呢。

此外涼州也有氐人,太過遙遠,遊子遠就不清楚了。

接下來再說“羌”,羌人的歷史比氐人還古老,可以說源於華夏民族創建之初。“羌”字的本意,就是牧羊人,可見最初屬於遊牧民族。根據後世的研究,周、羌很可能同源異流,周之先祖後稷為有邰氏的姜嫄所生,而“姜”字本義即為牧羊女,很可能有邰氏即為羌人之一部。至於大名鼎鼎的太公望姜子牙,也可能本為羌人,或被周人封於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