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爭天(第3/3頁)

倘若祖逖在郟縣之戰後還有余力,裴該此番出師,就直接率著五千人跟在祖士稚麾下,直奔洛陽,繼而轉向長安去啦。

就聽裴嶷又說:“昔漢高祖被項羽封為漢王,燒絕棧道,假意不與中國相通,其實暗渡陳倉,掩襲三秦,前後不過數月而已,何來積儲?其將士皆思東歸,走逃無數,比之初入關中時,力弱多矣。然而項羽棄關中不王,轉歸彭城,復攻田齊,彼一遠飏,高祖即動——非其力可與項羽相拮抗,為天時不可逆也。

“諸葛孔明在蜀中,明知小大之勢,卻偏要連歲北伐,以求一逞。我聽聞文約頗重孔明,難道以為他此舉是勞民黷武,毫無勝算嗎?為巴蜀之一隅,難抗中國,對峙愈久,則中國愈強而巴蜀愈弱。故此孔明非逆天也,實在爭天!”

“爭天”兩字一出,裴該的精神不禁猛然間就是一振。

“孔明曾作文曰:‘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文約當以此言為戒。古來無必勝之戰,要在敗而不餒,若但求萬無一失,始敢征伐,卿與江左諸公又有何不同呢?”

裴該不禁略略打了一個冷戰。

裴嶷隨即又舉起了第三枚手指:“文約顧慮之三,大概是怕建康掣肘,故此才沿江而歸,耀武江上。然而江左實無北伐之意,又安有掩襲徐方之志?黃雀之後,不見一執弓獵人,而只是一翹首孺子罷了,有何可懼?古來成大事者,莫不披荊斬棘,一往無前,若恐荊棘牽衣,歸家安養可也,何得妄論天下?!”

說著話一指裴該,提高聲音喝道:“文約,卿不過舍不得這徐方數郡而已,然而此際北虜尚未南下,荊、湘動亂方息,若不趁時以向虢洛,待到強敵環伺之際,恐怕這數郡才真岌岌可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