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劫兵(第3/3頁)

第五猗回答道:“據其書中所雲,乃是長安危殆,故此率軍西進,欲與祖士稚合兵,北向河南。然祖士稚先與胡賊戰於郟縣,不利,不克再次發兵,因而裴文約乃率師東返。說是欲取長江水道,以便輸運物資,因此南下,聞我在宛城,特求一見。”

王貢笑道:“此托詞耳。彼西來時物資充足,無需水道協運,歸時糧秣只得其半,如何倒要沿江而行了?恐怕是祖士稚請他保障豫南,恐我等插手耳——天下皆知,祖、裴本為一體,祖士稚在兗、豫縱橫,亦多得裴文約資供。”

第五猗點點頭,說:“朝廷命我都督荊州軍事,本無兗、豫之任,我也無北上之意。如此,且與裴文約分說明白,請他歸去罷。”

王貢說且慢:“不知裴文約所部多少人馬?明公何不趁勢截留之,並向其要求糧秣資供?聽聞去歲徐州大熟,彼又能於農忙時千裏行軍,想必物資充裕。而我今兵、糧並寡,只恐周士達(周訪)破杜弢後,折返北上,會合王世將(王廙),到時候難以抵禦。若能得徐州資助,便無憂矣。”

第五猗一皺眉頭,說這主意好是好,但——“裴文約可能應允否?”

王貢陰險地一笑:“即在宛城設下筵宴,款待裴文約,與其相商。若彼肯拱手交出兵、糧來,那便放他平安離去;否則明公即指斥其不救長安之罪,當宴拿下,還何所求而不可得呢?”

荀崧聞言,大吃一驚,連連擺手,說:“不可,不可!裴文約本無罪,徐方在千裏之外,豈能要求他遠救長安?如此無故而捕拿一方守牧,欲奪其兵、糧,誠恐四方離心,將歸怨於朝廷也!還是與他婉言相商,不管肯不肯與,都安然放他歸去為好……”

王貢撇撇嘴:“明公本朝廷所遣,有節旄在手,名位又在裴文約之上,如何不能宣其罪而捕其人?至於四方離心雲雲,彼等之心,本在建康,而不在長安,原不依附,又何言離啊?行大事者不拘小節,荀守未免太過迂腐了。”

第五猗猶豫少頃,還是轉過頭去問杜曾:“卿以為如何?”杜曾瞥一眼王貢:“末將以為,王子賜所言是也。”

第五猗說好吧,那就這樣決定吧,一指王貢:“卿可自去安排。”荀崧還想勸阻,第五猗伸手捂住耳朵,表示此事已決,不必再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