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劫兵(第2/3頁)

裴該聞訊不禁皺眉,心說我靠,歷史又變味兒了……

詳細情況是,去歲第五猗受命都督四州,當即率沿途所招募的千余兵馬逾越南山,進入荊州最西北方向的魏興郡。魏興、上庸、新城三郡雖然歸屬荊州刺史部,但實際上與梁州的關系更為緊密——兩漢時,這三郡原本都只是漢中郡的一部分而已——建康政權的手一時還伸不了那麽遠,故此第五猗可以肆行無忌。但是接著再往東走就不成了,遭到新任荊州刺史王廙的阻攔,想要折向南陽方向,荀菘又已占據宛城,不肯接受第五猗的指揮。

正當第五猗兵寡力弱,難以進一步擴展勢力的時候,突然間喜訊從天而降——杜曾率領殘部北上,親自跑到南鄉的三戶亭來拜謁第五猗,請求依附。並且杜曾還與第五猗商定了婚事,將第五猗的庶女嫁給杜曾之侄杜略為妻,隨即兩軍合流,順利鎮定了南鄉郡,進取襄陽。建康所署荊州刺史王廙率軍來禦,結果被杜曾殺得大敗,第五猗就此得以進入襄陽城。

第五猗的戰略,是掉過頭來先收服荀菘,然後再進取義陽、江夏,把整個荊州北部都置於朝廷的掌控之下。此時周訪、甘卓等將還率部在湘州攻打杜弢,王敦抽調他們北援,周訪因此而暫且應允了杜弢的投降,上奏建康,任命杜弢為巴東監軍。可是他們才剛脫離與杜部的接觸,啟程北上,王貢一封書信傳來,杜弢當即降而復叛。周訪等人被迫掉過頭去,再攻杜弢,最終臨陣殺死杜部悍將張彥,迫降王真,杜弢孤身帶箭而逃,途中傷重而死——湘州的叛亂就此被徹底平定了。

可是這麽一來,給了第五猗和杜曾足夠的喘息時間,杜曾親率精銳,把宛城團團圍住。荀菘力不能敵,遣人突圍而出向王廙求援,卻得不到應答,無奈之下,在堅守了整整一個月後,終於還是打開城門,拜倒在了第五猗的馬前……

原本的歷史並非如此,主要緣由便是陶侃仍在荊州。雖說單論戰陣之能,陶侃、周訪或許各有千秋,難分軒輊,但陶侃在荊州的人望很高,這是周訪所無法比擬的,因而進軍速度也快了不止一籌。加上陶侃臨陣說降了王貢,杜曾北逃之時,其殘余兵力就要比這條時間線上薄弱得多。

隨即陶侃率軍南下湘州,追擊杜弢余部,而將周訪安排在自己的右翼,監視荊州北部的動向。杜曾即便沒有王貢的指點,最終還是在襄陽投靠了第五猗,並且奉命去攻打宛城的荀菘。只是原本歷史上的荀菘,這時候已經跟建康政權接上了頭。

荀崧為河陰所遣,就理論上來說,應該算是長安之將,而非建康之將——故此第五猗惱怒,非要把這個叛徒先擊破不可。但一則自己受河陰之命,擔任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朝廷不打招呼,卻又突然間派來一位都督四州軍事,強要壓在自己頭上。而且第五家族雖是長安顯姓,東漢先後出過第五倫、第五種、第五訪、第五上等名臣,問題是自從入魏之後,就再沒有過兩千石——第五猗算頭一個——怎麽能跟潁川荀氏相提並論哪?則荀崧不服第五猗,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荀崧舊在洛陽,雅好文學,與王敦、顧榮、陸機等人相交甚厚,所以如今王、顧二人都在瑯琊王麾下,故舊情深,他自然會比較傾向於建康政權。

在原本的歷史上,荀崧是通過陶侃聯絡王敦,得到了建康政權一定的承諾的。據說當宛城被圍後,其女、十三歲的荀灌娘破圍而出,首先去向荀崧故吏、襄城太守石覽求援。石覽不敢發兵,但是指點荀灌娘,可以去找南中郎將周訪,由此荀灌娘即偽造了其父的書信,轉道求取了周訪的援軍……

但在這條時間線上,陰差陽錯,石覽不在襄城——可能是受祖逖提前西征的影響——而周訪也代替了陶侃之任,正在湘州與杜弢鏖戰,故此宛城周邊五百裏內,可以求救的就只剩下江夏的王廙。王廙才剛被杜曾擊敗,哪兒還敢去救援宛城啊,只得把消息傳回江州——而若等王敦得信發兵,估計荀崧的屍體早就已經涼透了。

再加上第五猗、杜曾比原本歷史上更為勢大,荀崧又非能戰之將,因此在外援不至的情況下,無奈只得俯首,開城而降。

根據商隊帶過來的情報,宛城才剛被拿下不久,第五猗和杜曾都還在城中。裴該在慨嘆歷史變更之後,便即遣人快馬送信,去通知第五猗,說自己即將前往宛城,希望能夠與之面晤一敘。

……

第五猗接到裴該的來信,便即召見部屬——主要是杜曾、王貢和荀崧等人——詢問他們的意見。

杜曾還沒看信,先皺著眉頭問道:“裴文約奉命守牧徐州,都督青徐軍事,因何會到我荊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