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個比一個奇葩

秦始皇修築長城的真實原因

秦皇豈無德,蒙氏非不武。豈將版築功,萬裏遮胡虜。

團沙世所難,作壘明知苦。死者倍堪傷,僵屍猶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誰為主。縱使骨為塵,冤名不入土。

唐代文人於濆的一首《長城》,道盡了兩千年前秦始皇修長城的無限悲涼。那道盤踞在重巒疊嶂之間,蜿蜒於無垠沙漠之上,氣勢恢宏,堅固雄偉的萬裏長城,立千年而不倒,其磅礴浩大之勢,令萬代嘆服。而其背後的辛酸,不得不令人想起那句荒唐的謊言讖語:亡秦者,胡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霸業,中原大地上唯吾獨尊。然而,他並沒有陶醉於一統天下的成就之中,而是一直憂心忡忡,不斷謀求維持大秦帝國長治久安之法。公元前220年,秦始皇開始巡遊天下,真切地感受到西部邊陲之地與東部臨海之濱在經濟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同時也為一種流行於齊地的方術深深吸引,從而對求仙問道、長生不老之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一位略微精通方術的方士——盧生,逐漸成為秦始皇的寵臣,並成為刺激秦始皇修建長城的重要原因。盧生雖為方士,但對秦始皇的施政方針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當時正值壯年的秦始皇,對生死問題有著極為緊迫的危機感,尤其是在兩次出巡途中遇襲之後,內心的恐慌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在他看來,帝王的長生不老似乎與帝國的長治久安有著必然的聯系。為求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求仙、封禪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派徐福帶3000童男童女前往東海求仙問道,規模之大史無前例,但卻一去無回。

秦始皇在現實之中無法找到鞏固帝位之法,便寄托於神秘莫測的方術能為他帶來一線希望。他多次派遣盧生去各地尋仙問道,盧生卻屢次無功而返。數次之後,盧生再無法用那些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言敷衍了事,竟信手拈回一本《錄圖書》,謊稱這是一本讖書,更妄言其中記錄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亡秦者,胡也。

盧生一句搪塞責任的謊言,結果卻催生出萬裏長城,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然而能夠投秦始皇所好征伐敵手,則正中盧生的下懷。他給秦始皇找到了一個可以釋放焦慮與不安的打擊對象,同時也給秦始皇找到了機會,一泄當年想攻打匈奴而不成的積怨。也因此,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歷史大震蕩。

今日之長城,已再無當年禦敵戍邊之功用,它以其恢宏磅礴之勢,給世人留下了對奇跡的無限感慨,以及對大秦帝國一代帝王的功過評說。

司馬炎傳位“傻兒子”,竟是出於同理心

晉武帝司馬炎,英明神武,縱橫沙場,為晉王朝耗盡了自己的半生心血。然而果敢英武的晉武帝卻做了件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他居然將辛苦打下的江山交給一個傻兒子來繼承,致使西晉王朝昏暗動蕩,最終成了一個短命王朝。晉武帝為何如此做?

公元259年,司馬炎的夫人楊艷生下他們第二個兒子司馬衷。由於大兒子已經夭折,所以他們的二兒子成為實際意義上的長子。司馬炎很高興,曾私下對夫人承諾將來一定讓其繼承大統。

其實司馬炎一直覺得這個兒子有些不對勁,等司馬衷長大了一點後,才發現兒子有點傻。司馬炎對此很發愁,擔心司馬衷會丟了祖宗開創的家業。所以司馬炎並沒有盲目地兌現當年立司馬衷為太子的承諾,他需要進一步觀察。可沒想到,觀察一段時間後,晉武帝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心更涼了,於是他便和楊皇後商量更易太子。楊皇後並不是不知道兒子的問題,也不是不清楚冊立傻兒子為太子意味著什麽,但她還是堅決反對丈夫的意見,說孩子還小,到底傻不傻也要等他長大了才能知曉,現在下定論顯得太早。她還說自古以來立太子都是立嫡立長不立賢,怎麽能夠因為太子稍微笨了一點就隨便更改規矩,壞了祖宗的制度呢?晉武帝想想,皇後的話也有幾分道理,於是就把這件事暫時擱下了。

然而楊皇後卻害怕夜長夢多,天天纏著晉武帝。最終,晉武帝在司馬衷九歲那年立他為太子。

楊皇後竭力讓晉武帝冊立傻兒子為太子,除去為自己家族利益考慮外,還因為母性迫使她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正是這種母性淹沒了她僅有的一點理性,為短命的西晉王朝埋下了禍根。

而晉武帝之所以下定決心立傻兒子為太子,除了楊皇後軟纏硬磨外,還有他自己心理上的原因。作為司馬昭的長子,晉武帝一向不太受父親重視,甚至數次險些丟掉儲君的位置,有這樣經歷的晉武帝才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