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官場上的較量,玩的就是謀略

蘇武被扣匈奴,因為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

西漢時,中原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時好時壞。加上漢武帝本身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使得匈奴與漢朝的關系處於持續緊張的狀態。當時,兩國在外交上雖然也有使節互通談判,但是由於雙方統治者出於對自己國家的利益考慮,經常會出現談判失敗的現象,而本國的使節也會因此被對方扣押,當成人質。歷史上著名的蘇武,就是因此被扣押匈奴19年。

蘇武,字子卿,生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卒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因為蘇武的父親曾出任漢朝官員,所以他自己也憑借父親的關系成為漢武帝的侍從。

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蘇武奉命出使匈奴,本已完成外交任務的蘇武一行人,偏趕上匈奴上層內部發生暴亂,蘇武等漢朝使節因身份敏感受到牽連,匈奴單於威逼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堅貞不屈,最後被匈奴發配北海,只給他一小群公羊崽,還說什麽時候他的公羊下崽了,什麽時候才放他回漢朝。

蘇武在北海生活艱辛,餓了,掘鼠洞找草籽野果充饑;渴了,就抓一把雪吃;冷了,就和羊群依偎取暖。原本出使匈奴時還是一個壯年人的蘇武,在被匈奴扣押的這19年中已經成為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了。

蘇武被扣押的時候,漢朝也曾出面交涉,要求匈奴歸還人質。但是不久之後,漢武帝卻出人意料地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在戰爭中,李廣之孫李陵因無援兵支援,以五千步卒抵擋匈奴大軍,無奈敵眾我寡,最後投降匈奴。漢武帝將李陵家室盡數誅滅,李陵因此徹底歸胡,蘇武也因此失去被漢軍救出匈奴的機會。

在蘇武被困於北海的時候,李陵曾奉匈奴單於的命令去勸降蘇武,兩個人在北海的苦寒之地,飲酒擊節而歌,各自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和國仇家恨。

後來,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李陵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蘇武,蘇武面向著南方痛哭嘔血。

漢昭帝登基後,對外采取和談政策,幾年後,匈奴與漢朝議和。漢昭帝命人去匈奴要回漢使蘇武,但是當時的匈奴單於卻謊稱蘇武已經死亡,不肯將蘇武放回漢朝。後來漢使與同隨蘇武出使匈奴的常惠取得聯系,才得知蘇武還沒有死。於是漢使謊稱昭帝在上林苑射雁,發現雁腳附書,說蘇武在北海牧羊。匈奴這才不甘不願地將蘇武及其隨從一行九人放回漢朝。

其實,從匈奴與漢朝修好之後,蘇武就應該被放歸,況且在這19年內匈奴單於也更換好幾位了,漢朝也不會追究當時在位單於的責任。那為什麽無論是曾下令將蘇武困於北海的單於,還是漢昭帝時與漢朝修好的單於都不願意將漢使送還漢朝呢?

仔細想來,道理很簡單。

蘇武所在的北海,即今天的貝加爾湖,當時是匈奴與丁令的邊界。蘇武被長期流放在此地,對匈奴當地的情況已經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對丁令的一些情況也基本清楚。對於這樣一個全面了解匈奴內部及外圍情況的漢人,匈奴單於是非常不願意將他放回漢朝的,因為一旦蘇武回朝,就意味著漢朝會掌握大量匈奴的基本資料,雖然兩國現在暫時交好,但未來不一定會一直和平下去,到兩國交戰的時候,匈奴將會因泄漏了大量的國內信息而在戰場上處於劣勢。

另外,蘇武在匈奴19年,期間他也與匈奴婦女成婚生子,對於匈奴來講,只要是男丁,都是寶貴的戰鬥資源。因此,蘇武也算是對匈奴的戰備發展做出貢獻的。

事實果然如匈奴單於所料,蘇武歸漢以後,與一同回來的常惠共同成為漢朝對匈奴作戰的指揮參謀。尤其是常惠制定的針對匈奴的作戰計劃,漢朝趁匈奴內部爭鬥導致力量衰弱便聯合烏孫攻擊匈奴,最終導致了匈奴的分裂,從而再也無力與漢朝對抗了。

劉備的人生夢想是稱帝

如果只從《三國演義》的角度看,劉備似是一個仁德之人,他並非是為了得到天下而起兵,而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為了漢室江山不落入奸臣之手,更是為了自身血統上的責任而戰。但事實上,劉備其實是一個野心十足的人,他不甘人下,不甘落魄,是一心想要天下的人。這一點從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出來。

“隆中對”中有劉備的政治陰謀。諸葛亮在和劉備暢談天下大勢的“隆中對”中提出了“天下三分”的觀點,這個觀點雖然是由諸葛亮提出的,卻是劉備一直希望做的。

關於三分天下的論點,本是由劉備引出的,他向諸葛亮問計。諸葛亮告訴他,現在天下的形勢——曹操兵強馬壯,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不可能與之直接抗衡了,而孫權已經在江東盤根錯節,也是不能輕易鏟除之。諸葛亮告訴劉備現在他們應該立足於巴蜀,安撫百姓,和孫權結盟,這樣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光復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