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2/4頁)

大明現在也無能為力,因為只有二十多萬人,一旦分散開來,恐怕還會陷入人民的海洋。

已經占領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如今的戰利果實就已經讓大明消化不良了。

真要讓這裏的土地變成大明的疆域,怕不是需要幾百年,十代人的努力。

所以,在大部分國家已經求和,大明如果繼續咄咄逼人,趕盡殺絕,引發了民族矛盾,反而不利於以後的消化過程。

在已經能夠對整個歐洲保持壓制的情況下,繼續費力西征,已經不符合大明的根本利益了。

現在停下戰爭的腳步,調整國內的資源傾斜,還不會引發太大的紛爭。

在占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停止西征,也能讓各族不將大明當成禍害之源。

不管對內對外的影響,都是好的。

所以,在大年初六的開年日報上,頭版頭條刊登了朱瞻基的聖旨全文。主要意思就是停止西征,鞏固戰爭果實,然後鼓勵大明百姓西遷,只要過去,就分發土地和生產物資,三年免稅,五年減稅。

明文刊發的聖旨雖然有了一些作用,但是對大部分大明百姓來說,吸引力並不大。

因為誰都知道那裏是苦寒之地,與其向極西遷移,還不如遷移到東洲去,那裏可是真正的糧倉,物華天寶。

朱瞻基對此也無可奈何,轉而想到了用後世的方法,那就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建立生產建設兵團。

那邊地廣人稀,在土地肥沃的地區建立衛所,利用衛所軍來穩固統治。

當然,這中間還是要有些差異,那就是朝廷準備大出血一把,為那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提供拖拉機這些種地的工具。

土地再多,一家一戶的生產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有了拖拉機,一家一戶才能種更多的地,有更多的收成。

另外,朱瞻基也準備在國內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凡是道路兩邊,河邊的土地,全部不允許耕種,開始種樹。

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淮河地區,一旦實行退耕還林,就會有不少農戶失去土地,那麽他們就只能向外遷移。

特別是陜西,山西一帶,那裏的荒漠化情況還不算嚴重,陜北的黃土高原,現在還是大草原,到處青山綠水。

如果繼續墾荒,將會變成後世的荒原,現在糧食充裕,在哪裏實行退耕還林,加快工業化腳步,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震蕩。

不過,這種政策的施行可不是那麽簡單,因為這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甚至是勛貴,官員的利益。沒有完善的補償措施,只會讓這項政策施行不下去。

而如果全國性地退耕還林,各地的土地肥瘦不一,出產不一,需要制定相應合理的補償措施。

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一項全國性的政策,都需要經過多方評估和平衡,才能制定出來的。

而對唐賽兒和鄭英來說,他們現在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持,也根本無法向西繼續攻打了。

論火力,大明軍隊勢不可擋,可是這些士兵的人數太少了。

幾十萬人,要占領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他們打的順利,但是也只是逮著聯軍的主力在打,他們根本顧不上那些小鎮和城市。

名義上,大明占領了這些地區,但是如果連這片土地上的產出都控制不了,就算不上真正的占領。

所以,在接到朝廷命令之後,他們就安穩地待在莫斯科和基輔,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

能夠不用拼命,卻能享受戰勝的福利,就連軍隊也沒有意見。

唯一有些不甘的是郭昂,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功勞能不能把成安伯換成成安候。

正統四十二年新年之後,一項項新的政策制定出來。除了必要的彈藥供應,朱瞻基要求唐賽兒和鄭英他們就近納糧,不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向西方運糧。

只有那些商人們,在大明已經占領了那片區域之後,開始向那邊提供各種商品。

而他們回來的時候,也往往會帶回那邊的特產,各種毛皮在大明非常受歡迎。

大明國內趨於平靜,但是因為這場戰爭還算不上完結,如今的歐洲猶如一個沸騰的油鍋,不僅沒有半點平靜,一點波瀾就讓這裏炸裂不已。

蒙特在去年春天又來了一趟歐洲,本來到了夏天的時候,他就該回去了。

可是東方打起來了,蒙特就被各國的使者在科隆給攔了下來。

這些人當然不是想要打劫蒙特,而是想要從他這裏獲得一些情報,知道大明皇帝到底想要幹什麽。

如果再來一場兩百年前的大劫,大明可要比曾經的蒙元強大的多,沒有任何國家有信心抵擋住大明的大軍。

曾經蒙元只是依靠輕騎兵的騷擾戰術,獲得一場場的勝利,最後面對歐洲的堅城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