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3/4頁)

鄭亨很清楚什麽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朱棣將大權賦予給他,他卻也不敢驕縱。每日準時來到朱棣下榻的王宮,匯報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務,從不自專。

鄭能給他寫的信,在五月的時候,隨著朱瞻基派來的使節,也到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鄭能還在京中協助朱瞻基訓練勛貴子弟,只要等他被委任總督,鄭能也能來西域與他匯合。

鄭亨做的有聲有色,朱棣也就放下心來,每日除了與美人歡愉,就是考慮在西域建立一個什麽樣的管理機構。

從忽魯謨斯到撒馬爾罕幾千裏,這裏如今已經沒有了大型勢力,帖木兒國的滅亡,讓大部分部落都臣服大明。

大明是不可能將這些異族視為自己人的,即便維持在這裏的統治,也只是為了利益,為了大明長治久安。

所以,大明不會插手這裏的民政管理,那只會費力不討好。

像大唐一樣,建立一個軍政府,保持震懾就足夠了。

至於這個政府以後會不會脫離大明的控制,不是朱棣擔憂的。

何況,以自己那個孫子的手段,想必也有更好的方法。

在撒馬爾罕悠閑地住了三個多月,到了九月初一,朱棣正式頒布聖旨,在撒馬爾罕建立河中總督府。

以鄭亨為總督,沐昕為副總督,轄十萬騎兵,統轄西域各部。

河中總督府直管區域有兩處,一處是撒馬爾罕,一處是碎葉城,兩城也將分別成為西域的貿易中心。

兩城的商稅為軍費,直管土地為大軍提供軍糧,十萬騎兵的家眷將會在兩年內由朝廷出錢,出力,遷徙到此處。

這兩個城市的周邊都有大量的肥沃土地,不要說養活幾十萬人,就是養活幾百萬人也沒有問題。

而西域各部在三年內,每年按照部落大小,向大明繳納一萬到十萬兩白銀的財貨。這些稅賦可以以實物相抵,不管棉布,馬匹,牛羊,大明都要。

而大明將會扶持各部在當地種植棉花,發展紡織,並能與大明貿易。

最主要的是,只要向大明繳納稅賦,就能享受大明的保護,不受其他部落侵略。

至於各部落事務,大明卻不會插手,仍然由各部落自決。

這樣的安排不損害各部落的利益,每年萬兩白銀,甚至十萬白銀,對一個人來說數目驚人,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就不值一提了。

西域各國大都產黃金,一萬兩白銀也不過只是千兩黃金,對他們來說,不算負擔。

光是能跟大明進行貿易,他們就能獲利遠不止這些。

就在朱棣準備離開撒馬爾罕之時,從北方千裏迢迢趕過來的林三,唐賽兒夫婦,得到了朱棣的召見。

朱棣此前並不知道林三,唐賽兒夫婦,一直到了撒馬爾罕,才知道自己孫子竟然早就在北方下了一手暗棋。

這對朱棣來說是意外之喜,大明想在河中立足,需要委派一個十萬人的騎兵部隊,才能威懾各部。

為了這個布置,大明需要耗費數百萬巨資,才能完成這個目標。

但是現在,朱瞻基只是耗費了幾千馬匹,軍械,就能讓數萬人自發地前來極西,為大明開疆拓土,這遠遠地超過了朱棣的期待。

不過僅憑這個,朱棣還不一定會見林三和唐賽兒夫婦,他們一方是皇帝,一方不過是普通百姓。

哪怕現在林三夫婦是來向朱棣表忠心,安排一個大臣接見一番就好了。

朱棣之所以見他們,也是一位知道了林三是白蓮教聖子,而唐賽兒更是被尊為聖母。

朱瞻基的一石二鳥之計,不僅讓大明多了一群忠義之士,還減少了白蓮教在大明境內的禍亂之源,可謂讓朱棣甚是開懷。

這也才有興趣見見這對夫婦。

不過一見之後,朱棣也忍不住有些大失所望。

這白蓮教不過是一些民間愚夫糊弄人的,這普通的村夫,村婦,竟然被選為聖子,聖母。

他不知道,要不是自己孫子快人一步,在去年的時候,大明就會因為他們這些人,引發一場大亂。

林三夫婦見朱棣只是次要的,主要的目的還是見見這個河中總督鄭亨。

唐賽兒與鄭亨算是舊識,去年三月,唐賽兒到北明山接收軍械,當初就見過鄭亨一面。

鄭亨也知道唐林城的建設始末,知道朱瞻基不僅想要在河中地區保持威懾,更想把極北那些無主的荒地全部劃入大明統治。

所以,唐林城現在雖然弱小,卻也值得重視。

他這個總督不能一直高高在上,也離不開唐林城這樣值得信賴的同胞的支持。

他支援了林三夫婦一批火藥,至於火槍,因為沒有得到朱瞻基的同意,卻不敢給他們。不過他也承諾,今後將會往北方委派一支萬騎,會幫助唐林城防禦。

不過,唐林城在大軍出征的時候,也有義務要協助大軍籌措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