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

永樂十九年四月二十七,太子朱高熾歸天,這讓京城還在為新科進士們而激動的氣氛變得平靜了下來。

眾多酒樓的紅翎還未拆掉,就立刻換上了白布,以示哀悼。

太子朱高熾雖然一直不曾親政,但是仁孝之名卻傳遍內外,在士林之中名聲很好。

他的離世,對朝政並無影響,但是在民間來說,轟動還是比較大的。

眾多百姓將他跟前太子朱標聯系在一起議論,這大明朝,克太子啊!

如今的大明經歷了三個皇帝,兩個太子,兩個太子都是福薄,沒有登基就薨了。

不過朱瞻基可要比朱允炆的皇位穩定的多,朱允炆雖然在朱元璋沒死之前,就已經被培養成一個皇帝,卻沒有像朱瞻基一樣,擁有過監國大權。

現在朱瞻基已經監國一年多,民政,軍政大權一手在握。

而且,朱元璋時期,藩王勢大,他有二十六個兒子,還有一個侄兒,幾個幹兒,各個手握重權。

朱棣上台以後,延續了朱允炆削藩的政策,現在藩王一個個被限制了起來,再也沒有了半點權力。

朱棣也只有三個成年兒子,漢王現在已經被削為平民,趙王天天鉆進了錢眼裏,根本沒有人會成為朱瞻基的威脅。

所以,雖然朱高熾與朱標一樣,是薄命太子,但是朱瞻基這個太孫,卻要比當初的朱允炆強勢的多。

朱棣尚在,這個太子的葬禮自然不能大辦。四月二十七日晚間朱高熾歸天,第二日開始百官拜祭。

他的屍體被封入棺槨,要在別院停靈七日,然後運到鐘山靈谷寺,接受百官和百姓拜祭。

也就是說,他的屍體不能運回皇宮,只能在寺廟停靈。至於放多久,還要等朱棣的聖旨。

按照大明的習俗,基本上要等朱棣回來看一眼,才會下葬。

鐘山南麓,從紫金山開始,一直到靈谷寺一帶,這一片區域已經全部被劃為皇陵。

如今朱棣的墓穴已經在建設之中,但是這是朱棣為自己挑的墓穴,不可能讓朱高熾這個兒子占用。

所以,眾多衙門也都聯合了起來,在鐘山南麓為朱高熾挑選墓穴。

在這件事上,如今朱高熾已經去世,張氏就具有非常大的話語權。

墓穴的挑選並不是隨便選的,這要符合朱家整個一支家系的尊卑,主次。

張氏以後是要跟朱高熾合葬的,所以挑選墓穴她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只要不逾規,她的意見就擁有決定性。

這也給張氏減輕了不少負擔,要知道如今這個時代,守孝可是最辛苦的負擔。

由於身份尊貴,不談迎客往來的應酬,光是每日哭孝三次,就辛苦無比。

沒出五日,朱瞻垠,嘉興他們幾個孩子就一一病倒。

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抱病守孝,主要不是病的起不來,就要一直守在靈前。

只有朱瞻基輕松一些,他是監國太孫,國不可一日無君。

前七日一過,他就攜靈回京,將靈柩寄存在靈谷寺大殿。朱高熾的妃妾們和其他子女依舊要留在寺廟守靈,而他就能每日拜祭一次即可。

朱高熾的陵寢被選在了朱元璋墓與朱棣的墓穴之間的一處高崗,因為不是皇帝,規制也要小的多了。

不過依舊預留了足夠的位置,因為他雖然沒有當皇帝,可是父親是皇帝,兒子將來也是皇帝,他到時候也會被追封成皇帝。

張氏對這個地方也很滿意,這個時代,人們對身後事的重視,甚至要超過對活著時候的重視。

整個應天府禁止娛樂一月,那些青樓畫舫戲院都停止一月營業。

但是,這些場所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教坊司這邊劃撥了不少經費,為朱高熾的離世排戲,可以彌補一些他們的損失。

整個京城陷入了平靜之時,解禎期他們這些新晉進士的安排卻沒有停頓下來。

解禎期原本按照慣例,會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但是這次被安排到了呂宋布政司東山州從五品知州。

呂宋如今被分為四片,主島北方以後世的科迪勒拉山脈為界,東側的屬於後世的卡加延河谷,是一大片平原,有內地幾個府大,全部都是平原和良田。

由於人口稀少,只被劃作一州,稱為東山州。

這片區域現在還沒有經過開發,在朱瞻基的計劃裏,這裏不僅是以後的水稻,甘蔗產區,也將會是橡膠的主要產區。

將解禎期安排在這裏,朱瞻基也是希望他能保持本心,好好做點事。

而科迪勒拉山脈以西,這裏是主要航道,資源豐富,呂宋最大的金礦碧瑤金礦,也位於這裏。

因為這裏經常要跟商人,礦監打交道,人事關系復雜,朱瞻基不願解禎期早早被染黑。

在碧瑤以南的大部分區域,以後世的馬尼拉,現在的北明街為中心,被劃作了北明府,這裏給許柴佬家族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