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2/4頁)

能讓萬裏之外的無數部落臣服在自己腳下。

這可是當初的朱元璋都沒有能夠做到的。

至此,他覺得自己此生再無遺憾。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占據了撒馬爾罕,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賞,雖然還沒有回到大明,所有參與西征將士,無不得到封賞。

西域各國進貢了大量的財貨,女人,這些全部都被作為封賞,被朱棣賜了下去。

不僅財貨,爵位也不要錢地賜了下去,光是國公,就被封了兩個,分別是北路軍總兵鄭亨和中軍京衛提督張昶。

讓張信有些失落的是,他這次由於一直不曾在正面戰場立下大功,功勛不足封公。

這也讓他對現在就偃旗息鼓,略有不足,一心想要繼續西進,剿滅兀魯伯殘部。

跟他同樣想法的人還有不少,特別是西域各部落,他們此前備受兀魯伯欺淩,現在兀魯伯勢力大損,他們當然想要報復回來。

但是這個時候,朱棣卻沒有了西進之心,有心班師回朝。

這次出征,雖然他一路都車駕出行,不曾受半點辛勞。但是他畢竟已經六十二歲了,腿腳還因為風濕變形,疼痛難忍。

此前一直懷著建立不世之功的想法,撐著一口氣,等他占領撒馬爾罕之後,格外懷念應天府的皇宮。

面對張信的主動請戰,他卻也沒有拒絕,只是應道:“朕欲九月班師回朝,如今還有百日,這百日也是你等最後的機會。不管戰果如何,九月之前,爾等要回到撒馬爾罕。”

只有百日的時間,對張信等人來說並不充裕,因為兀魯伯他們如今逃向了裏海東部,三月不一定能追上對方。

不過如今大明軍隊大都是騎兵,只要戰術得當,想要有些收獲也不難。

張信等人也很快確定了自己的追擊方向,他們將向西南方追擊,目標是帖木兒國的希爾卡尼亞地區。

那裏位於裏海之南,有大片的農田,還曾經是波斯的首都。在那裏,有著帖木兒國悠久的文化,還是兀魯伯作為大後方的堡壘。

而且,向南方追擊,可以在耽擱一些時日,只要在十月,十一月,能跟回程的朱棣匯合就可以了。

有了率領一萬騎兵,騷擾了帖木兒國大半年的經驗,朱棣這次對張信也格外放心,給他麾下撥了三萬騎兵,還有三萬印度輔軍。

至於糧草,張信大軍卻沒有攜帶多少,他們這一路,打的就是以戰養戰的目的。

張信他們離開之後,朱棣才又把精力轉回到民政方面。

大亂之後是大治,當初用鄭亨擔任北路軍總兵,看中的就是鄭亨善於籠絡他人的長處。

在接到朱瞻基傳來的消息之後,朱棣也認為在撒馬爾罕建立一個撒馬爾罕總督府,有利於大明在西域的統治。

而且,這裏與奴兒幹都司不同,那裏只有一些小型部落,一面臨海,沒有外敵。所以,在哪裏設置一個都司就足夠了。

而西域這裏部落眾多,民族眾多,國家眾多,信仰眾多。在這裏設置一個都司,根本不能展現大明的強勢地位。

設置一個總督府,轄十萬騎兵,才能有效威懾各國,維持大明的統治。

所以朱棣其實一直在這裏躲清閑,而將所有的事務都交給了鄭亨,自己冷眼旁觀。

他也有心考驗鄭亨一番,看他能不能當好這個總督。

鄭亨早在去年十月就來西域,一直與各部保持著緊密聯系。他如今被朱棣委以重任,卻也並不心慌。

在長史周旭的協助下,他一邊積極安撫各部,與各部簽訂了大量的貿易協議,一邊派出了一支萬人騎兵,北上協助唐林城打擊白帳汗國各部。

這種一手拿刀,一手拿糖的方式,對付這些散漫慣了的半遊牧民族,是最好的方式。

韃靼和瓦剌就是在這種方式下被征服,西域各部也堅持不了太久。

更主要的是,鄭亨承諾了在西域向各部落公開水力紡織技術,讓西域的棉花不至於像過去一樣必須要運到大明才能賣的出去,費時費力。

他們能在當地直接織布,然後這些布料可以運到大明,更可以直接賣到西方去。

布料在大明廉價,在西方卻昂貴無比,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西方,大部分人除了絲綢,就只能穿麻衣,棉布的價格高的驚人。

鄭亨此舉,等於是給了西域各部一條大財路。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允許下,他才敢答應的。

對朱瞻基來說,棉布的利潤並不是大明重視的,大明真正重視的,是如何維持在這裏的長久統治。

棉布只是第一步,今後,還會有許多大明可以外傳的技術,通過西域,傳到世界各地,讓西域各部,脫離不了大明的控制。

利用軍隊維持的統治是不能長久的,但是利用經濟控制維持的統治,卻可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