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2/4頁)

身為聖人之後,孔家所有人出生以來,享受著祖宗的榮耀,同時也維護著儒家的地位。

這是他們的命運!

孔彥縉他們這些人來到京城以後,看到朱瞻基為了推行這種思想,甚至耗費巨資來發行報紙。

雖然朱瞻基的主要目的不是這個,但是在他們看來,就是這樣。

所以他們需要緊跟朱瞻基的腳步,絕不能再掉隊。

好不容易才把失去的衍聖公爵位拿了回來,他們可不願再一次失去。

儒家應該怎麽變?這是困惑著他們每個人的問題。

他們不像朱瞻基有著超越歷史的眼光,歷史對他們來說,是現在,是未來。

但是他們所有人都清楚,朱程理學的大部分理念,都已經不符合如今的形勢了。

朱程理學,基本是由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創立的新儒學,傳承於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學。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熹創造性地發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學,最後形成了程朱理學體系。

理學的天理是道德神學,同時成為儒家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

理學根本特點就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系,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這使得理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形成了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政治理念。

在抑制君權方面,理學在元明兩朝為平民化和民間參政議政提供了理論支持。

為什麽沒有宋朝?是因為在宋朝,還是士大夫治天下,理學根本行不通。

程朱理學在南宋並沒有多少優越的地位,一直到了元朝,程朱理學被統治者定為官學,自此才開始興盛。

蒙元人統治時期,他們需要有一種理論為他們的統治正名。理學的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政治理念,改頭換面,就能為他們的異族統治奠定理論依據。

這個問題在後世看起來不重要,但是在這個時代,沒有道統,就名不正言不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初的蒙元才會那麽重視衍聖公一系。

可是如今,朱瞻基重視治統,忽視道統。

偏偏歷朝歷代,再也沒有那個朝代有大明立國之正。朱瞻基根本不用爭,也抹黑不了他。

這個時候,儒家就必須要變,不僅形式上,要將忽視格物這一點糾正過來,在道統上,也要將名分和地位重新平衡。

所以,他們雖然不知道怎麽改朱瞻基才會滿意,但是也有基本的方向。

他們還不敢不變,不變就會落後,不變就會淘汰。

一清子現在召集天下道門,要在道家裏面弄出一個天理教已經人盡皆知,光從這一點,就足以讓儒家心慌的了。

道家與儒家,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一個偏向於出世,一個偏向於入世。

以如今的主流思想來看,道家偏向於心學,虛於顯學,但是儒家卻是心學,顯學一把抓。

但是,如今的道士們靠煉丹,竟然煉出了一門學問。

許多人現在還不理解什麽是化學,更無從了解。但是制造出來的染色劑,制造出來的炸藥,可是實實在在的。

這化學可是真正的顯學,跟格物一樣,是能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

如果讓道家將化學據為己有,依靠化學吸收門徒,還有道家為本,那可是給儒家創造出來了一個極大的對手。

而且,這個對手還不是異端!

朱瞻基當然知道不少大儒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上躥下跳,但是他不願意去插手。

他心裏雖然想要打擊儒家,但是儒釋道現在三教一體,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都跟三者聯系在了一起,即使要打壓,也無非是一個此起彼伏的關系。

就像後世有許多人恨和尚,但是佛家的經典,很多人卻無比認可。此生,來世,報應,這種思想已經融入每個人的思想,去除了嗎?

他創立真理教,不是為了打壓哪一家,只是為了讓人們的思想趨於理性,能以一種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而不是受到哪一家的影響,不敢突破桎梏。

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夠一直不停向前,永不滿足的前進動力。

朱瞻基不指望所有人的思想都能被統一,但是只要那些教育人員,科研人員,能一直抱著這種清醒的認知,那就足夠了。

所以他在得到這些大儒的動作之後,並沒有去幹涉。除了處理朝政,他最近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火車上面。

火車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拉近距離的最有效交通方式。

但是火車的制造,面臨的問題遠遠超出了朱瞻基的想象。

因為求大求全,一米六五的寬軌帶來的制造困難,遠比歷史上火車出現的時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