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3/5頁)

雖然這個時候,各民族已經有了你我之分,也學會了利用各種手段來讓對方認可自己的存在,但是還缺少相應的合理手段,讓其融合。

朱瞻基這個時候拋出國家與民族的概念,目的就是為了加快這個進程,讓大明能盡快變成了一個現代民族。

從原生的民族主義到近代的民族主義,是一個民族自我形塑、從自在的民族到自為的民族轉型的過程。

到底是先有民族,而是先有民族主義?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很難分清。

以大明為例,肯定是先有民族,後有民族主義。

但是以非洲、東南亞的許多國家為例,他們原先只是一些互不相幹的部落,是歐洲殖民者將它們統一在一個殖民地國家之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些殖民地人民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過程之中,必須將自己想象為是一個共同的民族,而非一個個分散的、原子化的部落或族群,因而這些從無到有所建立的國家是通過民族主義的自我意識創建了現代的民族國家。

一個現代民族的建立,需要自我的覺悟,一種被建構起來的自我認同和自我想象。

沒有對民族同一性的認知,無法建立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形成國族的觀念。

大明的統一,朱元璋能夠依靠造反驅趕走蒙元,依靠的就是漢人對自我民族的肯定,所以才能萬眾一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但是,如今的國家概念依舊非常淡化,人們對國家的認可,還不如說是對民族的認可。

而且,這裏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今的統治結構依舊是以家天下的模式存在。

國家是皇帝的家,你可以有大家,那我當然也要有小家。相比較而言,我的家雖然小,但是絕對要比皇帝的大家重要。

這無關權力,地位,只是人們的真實意識。

所以,朱瞻基想要弄出民族主義來,所以,他要讓人們懂得國家的意義,還不能讓兩者之間有悖論,可想而知有多困難。

如今的國家,更多的是一個歷史文化共同體。雖然也具有了國家的內涵,變成了一個與人為的政治制度相聯系的政治法律共同體,但是現在這種意識還很淡薄。

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的漢奸,那麽多的投降派。

一旦民族與國家結合,那麽所有的一切不僅是民族主義的,也是國族主義的,即與民族國家的主權意識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識。

後世人們見了自己國家的女人嫁給了外國人,就會辱罵,見了有人背叛國家利益,就會罵漢奸,見了國家在外交場合吃虧,就會覺得恥辱。

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國家的建立。

不要說明代,如果不是光緒年間的戊戌變法的思想意識的引導,百姓有幾個在乎滿清跟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

那個時候的反叛,其實都是為了個人利益。

真正到了清朝滅亡之後,整個中國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才真正覺醒。

朱瞻基當然等不了那麽久,也不會讓這種思想落後那麽久。

歐洲的文藝復興馬上就要開始了,正式因為文藝復興的引導,歐洲各國大大加快了從原生民族到現代國家的跨進,占到了世界的前列。

大明想要保持自己的優勢,除了保持武力的領先,更應該要保持思想意識的領先。

當大明的百姓將國家利益看的比個人利益更重……哪怕是一樣重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是大明的對手。

國族主義基本的要求是政治結構與民族結構必須重合一致,國家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處於同一個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同樣文化背景的人應該住在同一個政治統轄範圍之內,總而言之,是一個文化,一個國家。

如果能達到這一步,朱瞻基就完全沒有了任何擔心。

當然,想要達到這一步是不容易的,因為如今的大明,根本沒有這樣的基礎。

原本作為同一文化載體的儒家學術,根本不能滿足大明的需要,越是扶持儒家,越是會讓大明走上老路。

因為儒家學術是一條腿走路,只注重思想,不注重體幹。

這就是一個擁有巨大頭顱,卻四肢瘦弱的殘疾。

所以他要建立真理教,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教派,而是一個科學體系。

只不過,為了推行這套科學體系,他需要用皇家的名義,學術的名義,宗教的名義來推動,來讓更多的人接受。

孔家第一次的初稿,整個體系非常混亂,根本不能自圓其說。

第二次的初稿,也沒有能夠解決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矛盾。

大明不是一個小國,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有著各種不同的民族,甚至是統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