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4/4頁)

舊城改造的成本,是遠遠高於在平地上建設新城的。在平地上建設新城,不管是一開始下水道鋪設,還是道路的擴寬,都不會有任何障礙。

而且,這些古城已經建設起來,雖然非常落後,但是依舊可以保存下來,作為以後的景區。

而不是像後世一樣,拆,拆,拆……

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連超過五百年的建築都少的可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種文化的斷層,其實比經濟的發展斷層更加可怕。

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以後還能繼續發展,無非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文化斷層一旦形成,今後想要在找回來,難度增加了無數倍,還不一定能成功。

火槍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東方的戰爭模式。

這不是原本歷史中的只有幾千,幾萬火門槍,工匠不超過萬人。

如今大明的火槍制造,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制度化,標準化。不管是誰當政,都不可能忽略火槍的作用了。

以前的騎兵,可以強攻數倍於自己的步兵。但是現在,騎兵只剩下了機動性強於步兵。

只有馬刀的騎兵,不要說面對不比自己人數少的火槍兵,即使火槍手的人數少了一半,騎兵仍然不是對手。

戰爭的模式已經改變,今後即使有造反,面對火槍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即便異族也有了火槍,想要侵略,也根本不可能有大明的人多。

不管怎麽看,如今的大明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朱瞻基有這個自信。

那麽現在,城墻的確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更多地變成了一個城市的裝飾。

大臣們面對朱瞻基這強有力的事實說服,經過了半個月的斟酌,在七月十五這一日,通過了今後的城市建設方略。

今後的城市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習俗,氣候,營造不同的建築風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人口的城市。下水道,凈水池,沼氣池的建設,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

除此之外,道路的寬度,綠化的栽植,也有相應的標準。

朱瞻基不奢望每一個城市都建設成為一個花園城市,但是絕對不願意因為城市發展,犧牲了環境。

大明不需要追趕誰,也沒有被追趕的壓力,所以,只需要有條不紊地發展,就足夠了。

這一份建設方略不涉及舊城改造,更不涉及城墻的去留,只是為今後的大明建設,提供一個標準。

而真正的城市改造方略,要等到應天府進行改造以後,積累了經驗,才會制定相應的標準。

當時間進入八月的時候,工部和內監首先在清涼門外,前往夾江工業區的道路兩邊,開始建設兩個普通百姓的小區。

這兩個小區,是工部和內監為在夾江工業區幹活的普通百姓建造的,入住的標準是在應天府內城有房,並且在工坊裏工作時間超過一定的期限。

專利司的大樓建設,其他人還只是看熱鬧,但是這兩個小區的建設,卻是真的讓整個應天府的百姓沸騰了起來。

新房子是後世那種標準化的五層單元樓,但是不同的是,沒有蘇式建築的呆板,反倒更像是新世紀新加坡的森林大廈,只是材料上不能比。

根據大明的人口結構,每一套房子幾乎都是三室一廳版本,然後都有一個大陽台,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玻璃窗子。

然後有單獨的廚房和廁所,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生理問題。

因為房子建的結構有些傻大笨,陽台上不要說栽花種草,就是種樹都沒有關系。

而且小區裏面的綠化都嚴格遵循標準,還有小廣場可以玩耍,閑聊。

每一棟樓的房頂,在承重墻上方,都有一個水泥池砌的水箱,裏面刷了油漆,保證水質,並且有專門的蒸汽機可以提供上水。

這樣的房子,不要說在這個時代,即便往後推幾百年,也不會落伍啊!

不花錢就能住進這樣的房子,這讓大明的普通百姓,如何不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