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3/4頁)

在這項技術突破以後,就能建設五六層的單元樓,大大提高應天府的土地利用率。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不能將房屋變成商品,如果將房子變成了商品,整個社會的秩序也就大亂。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房子變成身份等級,並且讓人一眼就能區分開來。

如今的大明,有皇室,宗室,勛貴,官員,士子,百姓(商戶,農戶等),現在還多了海外學子,使節,雇傭。

除了服飾,房子同樣要成為區分身份的重要標準。

朱瞻基一邊要求工部和禮部對各種規制的建築進行標準劃分,一邊發布命令,在整個大明境內,對城市建設進行統一規劃,並且叫停了各種新房建設。

每個不同的地區,都應該有不同的建築風格,這種建築要求實用與堅固,能夠長久保存。

在後世,城市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在國內的很多地區,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東部還是西部,房子都幾乎一模一樣,根本沒有任何的新鮮感。

這一點是不可取的,這樣雖然能省了一些心思,但卻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如果一個城市一個模樣,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與特征,那麽過個幾百年,全國的旅遊業發展,將會遠比後世更加火爆。

更重要的是,每個城市的下水道建設,首先要提上議程,建設一座城市,首先不是要建設的多漂亮,而是要具備強大的功能。

不能一下雨就淹成河,一段時間不下雨,就又開始缺水。

城市建設需要具有前瞻性眼光,不管是綠化,排水,垃圾處理,水電供應,道路建設,都應該預留下充足的空間。

應天府應該稱為一個樣板,成為整個大明的樣板,讓其他地方的城市,都初步具備後世的城市功能。

就以道路來說,原本的大明只有馬車,牛車,道路狹窄。

朱瞻基想要在應天府建設城市火車,許多建築就要拆除。

以後要是有了汽車,現在的道路就更加不行了。

所以,應天府的城市改造,就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預留下汽車道,有軌火車道。

這裏面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城墻的限制。

古代的城市狹小,擁擠,是因為城墻的限制。城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當炸藥已經發明出來,新式火槍已經發明出來,戰爭的威力擴大了許多之後,城墻的作用還有那麽重要嗎?

當然沒有!

在時間進入最炎熱的七月的時候,朱瞻基在七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提出了今後的大明,取消城墻的建設的可能性。

這一提議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城墻是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心裏的安全依靠,也是這些大臣們心裏的依靠。

不要城墻,這跟把自己脫光了面對對方的大刀有什麽區別?

為了說服這些大臣,朱瞻基攜帶文武百官來到了應天府外城正東的麒麟門。

麒麟門因位於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墓道的兩只石麒麟而得名。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明城墻京城的防衛而建造。

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城高大概在8到10米左右,城墻上則寬6到8米。

這座城門因如今的朱高熾住在溫泉別院,加上江南一帶民眾進京,大多經過這裏,所以利用率非常高。

但是因為人流,車流太大,城門當初的建設有些狹小,所以準備拆除重建。

朱瞻基先讓文武百官檢查了這座要拆除的城墻,然後讓化學研究院的道士們,在主要節點,一共安裝了二十斤苦味酸炸藥和一百多個雷酸汞雷管。

二十斤炸藥也不過是小小的一桶,但是苦味酸炸藥的威力,還要大於後世著名的TNT炸藥。

這二十斤炸藥被引爆了以後,一段巍峨的城墻,應聲倒塌。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也顛覆了他們一直一來的心理假象。

城墻是他們心理安全的底線,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戰爭中,也只有滅國之戰的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時候,奸細早就已經滲透了進來,讓城墻失去作用。

就像朱棣,要不是李景隆打開城門,他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嗎?不一定。

在他們心目中穩如泰山的城墻,現在面對新式炸藥,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城墻真的有作用嗎?

能夠讓這些大臣反思,其實已經達到了朱瞻基的目的。

人們的思維觀念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過來的,即使是後世,經過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接受了那麽多外界的沖擊,也一直到了新世紀,人們的思想才轉變過來。

大明的宣傳能力當然沒有執政黨厲害,朱瞻基也沒有想過一開始就徹底改變所有人。

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城墻之外建設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