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

六月的草原呈現出了一派秀麗的景象,這跟冬季的天寒地凍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美。

三千騎兵呈一條長龍馳騁在這廣闊的草原上,在蒼穹之下形成了一道淡淡的塵霧帶。

這裏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場,也是漠北最大的草場,無數韃靼人在這裏生存繁衍。到處都能看到成群的馬和羊,在農奴的保護下,悠閑地吃草。

而在道路兩邊,現在也被開發出來了一片片的農田,這裏種植的全部都是小麥。雖然因為氣候寒冷,產量不高。

但是因為有大明超出關內一半的價格收購,許多部落首領都願意讓那些農奴在放牧之外來為他們賺取更多的利益。

跟關內不同,漠北的草原依舊是農奴制度,強大的部落首領享盡榮華富貴。但是那些農奴不僅難以吃飽,連生命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即便是如此,這些農奴也不願意逃跑,因為現在的草原,還是野狼的天下。它們是這片草原的霸主,就連山林裏面的老虎,黑熊,也不敢跟它們作對。

離開了部落的保護,他們就只能成為野狼口中的食物。

在這支三千人的騎兵隊伍前列,武安侯鄭亨志滿意得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面。

這是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比尋常的蒙古馬要高了一大截,雖然長途耐力不如蒙古馬,但是速度卻要快了一大截。

從永樂十二年北征,鄭亨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時間已經進入了第七年。

這七年來,他成為了整個大明武將勛貴們最羨慕的對象,因為他的手裏控制著整個北明山銅礦,還有依靠這個銅礦被匯聚起來的百萬百姓。

銀子,他這些年已經撈取了許多,甚至多到讓他害怕。

他也一直想要申請回調,因為他知道自己實在太招人恨。

北明山銅礦給大明每年要供應超過二十萬兩金子,還有億萬兩純銅。而負責鎮守這裏的騎兵,每年除了俸祿,還可以分到五分的補助。

鄭亨即使一分不貪,每年也可以凈落萬兩黃金。

這收益太過驚人,讓他拿的甚至覺得燙手。

但是因為當初讓他鎮守這裏的朱瞻基出海,朱棣也沒有更合適的人能代替他,所以他一直留在這個位置上。

錢他已經賺夠了,他現在更想跟柳升一樣,將自己的武安侯,能夠改成叫武國公。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太孫歸國,然後監國,陛下西征。

他原本只想能夠卸下這份重任,回京述職,然後用金子討得朱瞻基的歡心,給自己安排一個清貴的職位,享幾年福。

但是沒有想到,北路軍主帥的職位,竟然就這樣幸運地落在了他的頭上。

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這樣的期望,因為他已經讓其他人嫉妒了好幾年,不管怎麽看,這個職位都似乎與他無關。

但是偏偏現在就是他。

而這一切,他很清楚,都是因為太孫在中間替他說話。

作為最早投靠朱瞻基的武將,他這些年跟朱瞻基的接觸反而最少,這一直讓他有些惴惴不安。

但是現在他能獲得領軍大權,說明太孫殿下依舊信賴他。

通過朱瞻基的書信,他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能取代柳升,成為北路軍的主帥。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打打殺殺的將領,而是需要一個運籌帷幄,能將大明北部,包括西北各部落籠絡住的將領。

雖然鄭亨覺得朝廷在西北耗費太大的精力不劃算,那裏太窮了,根本沒有太多的利益,付出大於回報。

但是這件事卻是他擅長的,他也有把握能夠將那些部落全部分化收服。

這種信心來自於他這些年在北明山銅礦,與漠北各族的交往,能夠將北明山這塊大肥肉牢牢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不僅依靠的是十萬騎兵的威懾,更是靠他高明的手腕。

在他看來,其實草原民族比大明人更加容易統治,他們心思單純,屈服於強者,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

一手拿刀,一手拿糖,軟硬兼施,就能很好地控制這些人。

接到讓他擔任北路軍主帥的消息已經三個月了,鄭亨依舊沒有前往西北就任,這不是違抗軍令,而是故意為之。

大明在北部大約有二十萬騎兵,除了北明山的十萬,另外又五萬在北平,宣府一帶,有五萬在遼東至開平前屯衛一帶。

鄭亨要抽調十萬前往西北,這些士兵即使不統一訓練,也需要重新進行編營。

更主要的是,他不僅要帶大明士兵前往西北,更要從已經歸附的瓦剌,韃靼,還有朵顏三衛裏面抽調騎兵。

一方面是要消耗他們的軍力,不讓他們坐大。另一方面也是平衡漠北的兵力,不至於大明士兵抽調以後兵力空虛,讓他們有機可乘。

但是,給他們報酬,讓他們這些人幹活容易,給他們報酬,讓他們賣命,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