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2/4頁)

但是對已經被朱瞻基指明了發展方向的工部來說,許多人都是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重新回到了水寨,艦船在數百水手的努力下,充滿危險地進行了硬著陸。這也越發堅定了朱瞻基想要早點弄到橡膠的想法。

“殿下,諸將全部已經召集起來,不如見上一見。”

鄭和擔任海軍總監,並且統管大權,並沒有引起海軍士兵的反感。五次下西洋,再加上東征日本的功績,他的威望比起前世更高。

朱瞻基點了點頭,看向了這艘戰艦的主將楊道說道:“楊千總,你身為羽林衛學出來的將領,要比其他士兵具有更廣闊的眼界和學識。這次前往東洲,除了搜集各地的農產品,橡膠,換取金銀,更重要的是要將你在羽林衛學所學的學識,傳授給更多的士兵,讓我大明的海軍可以提升更強的戰力。”

楊道躬身抱拳道:“臣定不負殿下所托。”

朱瞻基臨走拍了拍他的肩膀,贊許道:“孤知道你在羽林衛學學業有成,如今又能忍受寂寞,不畏艱險,勵志替我大明揚威四海,很不錯!”

朱瞻基身後的不少大員,看著楊道的眼神就變的熱烈了起來。

楊道身為楊士奇的唯一兒子,如今楊士奇雖然失勢,只能在溫泉別院陪太子養老,但是他在文臣之中的聲名還是很高的。

楊道有這個便利條件,更是娶了解家的女兒為妻,如今太孫絲毫不在乎他父親站錯隊,對他格外贊揚。

再加上他在羽林衛學與一大幫勛貴子弟為同窗,交遊廣闊。

這楊道不管在文臣,勛貴,還是太孫眼裏,都有潛力,以後發展無限。

要是將他收攏帳下,也能結一分善緣。

可惜啊,他明日就要出海,這一去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回來,想拉關系也晚了。

面對士兵,將領們,朱瞻基總有更大的包容心。因為如今這個時代,士兵們比文臣們的待遇差的太多了。

在朱瞻基整頓海軍之前,海軍與陸軍一樣,士兵們不僅要訓練,要種地,還要承擔許多勞役工作。

明朝為什麽後來會出現逃兵籍的情況,就是因為士兵名義上的待遇比文臣高,其實差的非常遠。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為例,一個月俸祿大約是二兩銀子。

可是這二兩銀子只是名義上的,因為大部分俸祿都被籍田給沖抵了。

士兵們種田雖然不需要繳稅,但是也不會領取這部分的俸祿,而且這部分稅收抵扣的比他們能領到的錢要少的多。

種地抵了一大半俸祿,朝廷每次征用勞役,他們必須無條件地服從。

而他們的收入,除了種地以外,就只有春秋置裝費,出征補助等,不打仗的時候,他們可能連油鹽都買不起。

許多士兵當兵好幾年,都不一定能攢到二兩銀子。

第一艦隊身為朱瞻基的親軍,待遇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每個月能領到的現銀,也不會超過一兩銀子。

文官的收入雖然低,但是沒有軍籍的限制,他們能收附田,光是這些免稅的田地收入,就要遠超士兵了。

何況,他們還有各種其他收入,實際生活滋潤的多了,還不用吃苦受累,去冒險。

以第二艦隊提督總兵易信為例,在東征日本之前,他可是大明在遼東地區最出色的海軍將領之一。

但是遼東苦寒,出產不多,他縱使有五百畝免稅田,實際收成也不多。

要不是能喝點兵血,他連親兵都養不起幾個。

所以在得到佐度島的金礦收成的分成之後,他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中連島的建設,中聯伯府的建設上。

這完全是窮人乍富,找不到南北了。

要是文官,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將他削爵調職,但是因為知道他過去苦,朱瞻基就心軟了,再給他一次機會。

這樣有點錯誤的將領,因為想要將功贖罪,會比一般的將領更加賣力。

水寨會議大殿內,朱瞻基坐在上首,在他的下首,坐了近一百個千總以上級別的將領。

“據說在東洲東北的群島上,還有南宋時期逃亡到那裏的水師後裔,你們若去了東洲,第一個要接觸的就是他們。他們在當地已經住了百余年,與周邊的土著沒有語言障礙,這是一股很重要的需要籠絡的勢力。”

這倒不是朱瞻基胡說八道,因為在後世溫哥華西部沿海的夏洛特皇後群島,上面生活著的土著人,的確是南宋水師和蒙元水師的後裔。

他們因為全部都是男性,流落到此地以後,屠殺了不少小部落,並且將他們的女人占為己有。

此後,他們就在當地繁衍生息,不過因為懂得文字的水兵不多,留下的文獻資料很少。

但是有許多證據都明確證實,這些人的確是南宋和蒙元人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