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商議

應天府。謹身殿。

今日有八位顧命大臣在場,再加上他特意召見的趙羾,李慶等人,現在十幾人以朱瞻基為中心,圍坐殿中。

關於劉萬家事引發的討論,從鄉老的過渡執法,討論到了人情社會和法制社會的差異。

“殿下,臣以為朝廷法度下鄉,不僅僅是成本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問題,更是權力之爭。”

一眾顧命大臣和兵部侍郎趙羾聽的駭然失色,眼睛盯著李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今日蹇義也在,聞言斥道:“李侍郎,慎言。”

朱瞻基卻是笑容滿面,他看著又黑又瘦,宛如一個黑判官的李慶,卻覺得他順眼之極。

李慶現在是工部侍郎,朱瞻基卻特意將他召來,就是想要讓他這個大炮來發威。

現在楊榮不在,內閣的幾人都是文采高於幹才。比如解縉,他對許多事務的認識,就飄於表面。

顧佐被當代包公,但是他性格堅韌,並沒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

只有李慶,原本就精通律法,又是個嚴於律己,眼裏揉不進沙子的大炮。

他曾經就因為太張揚,才被“發配”到工部,但是依舊不改本性,工部無人不怕他。

朱瞻基就是想要一個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大臣來提醒自己。

聽了李慶的話,朱瞻基笑道:“蹇愛卿,今日召李侍郎前來,孤就是要聽真話。孤最喜道理,因為這天下,什麽時候都是道理最大,只要李侍郎說的在理,孤不會因此在意。李侍郎,你來說說,為何皇權下鄉主要是權力之爭?”

李慶絲毫不因為蹇義的地位就弱了氣勢,言道:“戰國時期,君王統治就深入鄉間,有秦一代,秦有士兵數十萬,總人口卻不過五百萬。十年統一戰爭時,秦國調動了大約一百萬的士兵,相當於兩個男人就有一個在當兵。但是秦兩世而亡,其後儒家興旺,到漢時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隨之而來的既是君王權力得到約束,從此王權不再下鄉,變成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特別是自宋仁宗,宋神宗時期,士大夫的地位越發提高,鄉間變成了王權不能進入的地區,這置朝廷於何地?置君王於何地?”

李慶越說越是激動,躬身抱拳道:“殿下,如今我大明四海靖平,蒸蒸日上,這朝廷法度下鄉,非不能也,而不為也。慶願為殿下執韁,將這天下,都變成朝廷法度之地。”

其他人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包括解縉在內。李慶的話直接揭開了王權與儒家的利益之爭,這對一直想要淡化爭端的大臣們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

解縉雖然也是個二愣子,但是他是心思單純,許多事情想不到深處。

但是李慶這個二愣子,卻是看的清楚,只是他一心為國著想,反而對於儒家擅內鬥格外看不起。

在他看來,這天下就該是皇上的天下,士大夫只有協助之理,豈有爭功之想?

蹇義插言道:“秦雖強,兩世而亡,李侍郎以為為何?”

“宦官為惡,除扶蘇引來大禍。”

“非也,實乃秦暴政……”

“這不過是漢為了弘揚自己正義,抹黑秦而已,這那個朝代,沒有黑暗與暴政?”

兩個大臣唇槍舌戰,你來我往,圍繞著秦朝的滅亡又辯論起來。

朱瞻基笑著拍了拍手,兩人就立即停了下來。他笑著說道:“就事論事乃是朝廷法度,借題發揮,往往離題萬裏。二位卿家所言都是有道理的,不過因為立場問題,所以說的都不全面,此事以後再論……”

朱瞻基坐直了身體,眾人也都端正地坐了起來,建議和李慶兩人向著朱瞻基彎腰施禮,而後坐了下來。

朱瞻基這才又說道:“皇權下鄉,固然是孤所想,但是也不能否認一點,那就是皇權必須要受到約束。否則的話,遇到英明的君王,固然可以政通人和,但是遇到昏君,則會民不聊生。縱觀歷朝歷代,起先幾代的君王,都能稱得上英明,但是越到後來越是昏庸。所以,不論何種舉措,都應該相互約束,相互制約,否則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蹇義有些驚訝地看著朱瞻基,不敢相信這樣的話竟然是從霸道的朱瞻基口中說出來的。

朱瞻基上任以來,一直都在收進繩索,讓眾大臣為他所用。雖然沒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蠻不講理,但是任何敢擋在他前面的人和事都會被推平。

孔家是這樣,太子也是這樣。

但是現在,他竟然還說贊同約束君王權力,這可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解縉雖然不贊同朱瞻基對儒家的打壓,但是絕對贊同他收攏權力,因為大明就需要一個強大的皇帝,才能勇往直前。

朱元璋是這樣的皇帝,朱棣也是這樣的皇帝,現在朱瞻基也是這樣的帝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