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3/4頁)

大明之前並不是沒有預算制度,只不過,以前的數據都是作為一個參考,從來沒有把預算制度放在前面。

這裏面主要的問題不是實行不了,而是大臣們怕戶部直接決定他們的錢包,所以堅持要自己參與進戶部的銀兩調配。

但是現在,朱棣讓實行預算制度,所有部門都必須要按照以往的開銷進行統計。

今年大明國庫充沛,所有部門的預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沒有意見。

而這些資金還都是計劃內的公費,為了應對突發狀況,天災人禍,戶部還有一筆計劃外的資金可以靈活運用。

每個部門的資金都得到了滿足,計劃內資金又不受戶部約束,按照預算每個月直接到賬。

所以現在雖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戶部的人依舊幹勁十足,忙了這段時間,今年他們就會輕松多了。

只要沒有突發狀況,他們每個月只需要監督一下各部的資金使用情況就好了。

這比他們以往每年要從頭忙到尾,輕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時,也就是後世的大約十一點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務也就處理完了。

每接見一人,隨後朱棣總是要問朱瞻基一點意見,並且針對為何該如此處理,也對他進行了教導。

相比後世的政府部門要事事管,處處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風格還是比較懶散,有點無為而治的風格。

小事情都交給了鄉老會,底層宗族自己解決。

而大事情,其實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幾乎沒有什麽稱得上大事。

如今給各部大肆放權,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議事法則,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們都處理好了。

所以現在的皇上,其實很好當。

當然,想當個好皇帝就不容易了。

因為通訊和交通的落後,許多事情發生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傳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禎一樣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個小時也不夠用。

朱瞻基當然不會有那種忘我精神,他始終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一手捏著錢袋子,一手控制著軍隊,這就有了當皇帝的基礎。

至於朝廷的局勢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會發展,那都是在基礎之上的發展。

現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軍隊,朱棣一走,他就等於控制了全局。

兩家大明的銀行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這又等於捏住了錢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後,局勢會惡化,會失控。

而這個時候,一臉滿足的楊榮帶著黃淵走了出來,一出來就向朱棣長揖道:“恭喜陛下,如今又得一大才之將。”

朱棣笑問:“難道子榮也自愧不如?”

楊榮絲毫沒有嫉妒賢才的表現,誇獎道:“若只論行軍打仗,糧草調度,臣自愧不如。”

朱棣大喜,笑道:“能得子榮如此贊譽,實在難得。黃……你可有字?”

正式場合,皇帝稱呼大臣的名字都是稱呼字,偶爾會以愛卿相稱。

像楊榮原名道應,字子榮。朱棣稱呼他子榮也可,愛卿也好,就是不能直接喊名字。

這個時代,名字只能作為書面語。當面喊名字,相當於罵人,那只有仇人才會這麽做。

黃淵躬身道:“微臣字潛九。”

朱棣笑了笑,自信的他並沒有在乎龍潛九淵這個意思,說道:“好字,可見黃如錫對你期望頗深。”

“不敢當陛下誇獎。”

朱棣笑道:“在朕這裏,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年紀,不在乎過去是否是朕的敵人。只要是誠心投靠朕,朕都不吝信任。能得瞻基信賴,又得子榮如此稱贊,潛九可當大用……黃潛九接旨……”

黃淵雙膝跪地,叩首道:“臣黃淵恭祝陛下千秋萬載……”

朱棣正容道:“擬詔,特命黃潛九為我大明西征南路軍行軍司馬,凡一應輜重,糧草,人員,統一歸其調配。”

黃淵再拜:“臣定當全力以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瞻基看了看楊榮,他也正好看過來,笑著微微點了點頭。

楊榮之所以如此大度,當然也是提拔黃淵對他沒有損失,只有好處。

讓黃淵取代他的地位,不是將他邊緣化,而是將他留在京中大用。

他現在不用舟馬勞頓,遠行幾萬裏去西征,留在京中輔佐朱瞻基。

能跟以後的新皇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遠比他出征的好處更大。

楊榮感受到了朱瞻基的心意,這個時候是在回應他的青睞了。

朱瞻基也笑了笑,輕輕點了點頭,這楊榮的確是目前輔佐他的最佳人選。

不過這樣一來,北路軍的後勤總兵官是黃福,南路軍的後勤總兵官是黃淵,這父子倆一南一北,都是備受重用,這份恩寵,在朝中也是獨一份了。

黃淵並沒有被這巨大的榮耀迷住,在朱棣讓他起身之後,躬身問道:“陛下,既然任命微臣為行軍司馬,還請早日定下出征日期,臣也好早做準備。海路行軍雖然不比陸路艱難,但是臣要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省得百密一疏,誤了西征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