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2/4頁)

這也養成了他們更加漂浮的心態。

出了承天門,兩家的車夫連忙將馬車牽了過來。

楊溥叫住了正欲登上自己馬車的楊士奇。“士奇兄,溥家人從家鄉石首送來了幾條石首魚,正想請士奇兄府上一聚。”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比楊溥年長六歲。這石首魚是石首特產,乃長江絕佳美味。

傳宋代詩人蘇軾從四川老家眉山出發,自岷江乘船入長江,沿江獵奇作賦,途經石首城區,吃了久負盛名的石首鮰魚,也聽了前所未聞的石首民謠:“鮰魚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棲石洞,晚上戲回流”。

他隨即即興賦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這首詩讓石首魚聞名海內,附庸風雅無不以吃到石首魚為榮。

但是楊溥家人在送魚來時,楊溥就給楊士奇家中送了兩條,現在喚他,自然不是因為吃魚,而是有話想要跟他說。

他看了看皇城門口的侍衛,笑道:“這石首魚乃是天下美味,自然不可辜負。”

楊溥打開馬車車門笑道:“請……”

楊士奇笑道:“我的馬車乃是內監訂制,更加舒適,不如乘我的車。”

楊溥自無不可,讓自家的馬車跟在後面,登上了楊士奇的馬車。

兩人在馬車裏坐定,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忍不住輕輕嘆了一口氣。

如今太孫掌控了錦衣衛,咨情司這些機構,馬車外除了車夫,還有兩人的侍衛,他們不敢隨便答話,只是說著一些不鹹不淡的朝廷風雨。

楊溥家在應天府聚寶門內,這裏是應天府的南方,所以他也被一眾同僚稱為南楊。

而楊士奇住學士街,那裏偏西,被稱為西楊。

還有一個楊榮也姓楊,他是如今的內閣首輔,比起楊士奇和楊溥兩人更加位高權重,是朱棣近臣。他也被朱棣在長安坊內賞賜了一套住宅,因為位於東方,被稱為東楊。

馬車抵達聚寶門內楊宅,楊溥下車,請了楊士奇下車,兩人攜手而進。

楊士奇吩咐了家中廚子備下盛宴,請了楊士奇進入自己的書房。

楊溥是建文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永樂初年,楊溥任太子洗馬,成為皇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僚屬。

他學識出眾,風度優雅,如今世人皆贊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

但是真的細致思索,會發現除了楊榮有些才幹,他們二人都是沒有動手能力的嘴炮。

不過如今的風氣就是贊賞空有學識之人,反倒認為有才幹,有能力的人過於市儈。

能做實事的人,反倒是比那些只會務虛的人要低級一些。

兩人在書房坐定,老仆送上了一壺龍井,守在了門口。

這個時候,作為主人的楊溥才打開了話題,有些憂慮地說道:“今日與太孫殿下親見,才知道他能以太孫之位,卻在如今的朝廷有赫赫威勢,除了陛下寵信,其本身也有梟雄之資。他與陛下如出一轍,篤信武夫,宦官,對我等文臣卻多加防範。更因其能力出眾,比太子殿下還要強勢。但太孫如此強勢,對我等卻無半點好處。太子殿下不得陛下所喜,如今好不容易想要趁著陛下西征,為太子殿下謀劃一番,但……”

這話以梟雄相喻,又說陛下與太孫如出一轍,其實乃是杵逆之言。也只有在書房這樣封閉的環境裏,面對楊士奇這樣的盟友,楊溥才敢說。

而他這樣說,實際上就是想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想要跟楊士奇來一場開誠布公的對話,尋求抑制太孫勢力的方法。

楊士奇聽出了他的意思,點了點頭說道:“太孫殿下出海三年,如今歸國不足兩月,想要打發他出應天府也難。”

“是啊……”楊溥親自執壺,為楊士奇加上茶水說道:“所以你我必須要有更隱晦的謀略,既要能幫助太子殿下,也不能讓太孫殿下記恨。”

想到今日朱瞻基盯著自己的眼神,楊士奇嘆了口氣說道:“這恐怕很難啊,太孫身邊不乏老謀深算之輩。”

在朱瞻基面前,楊溥連話都不敢說,但是這個時候卻嗤笑道:“一幫閹人,一幫武夫,能懂得什麽大道理?就是有個解大紳為他執筆,但解大紳本人文采是我佩服的。”

這話也是說,解縉除了文采值得一提,其他方面並不值得他佩服了。

楊士奇卻不像楊溥這樣自大,他很清楚不管是宦官也好,武將也罷,其中不乏能人。

若那些人真的如同楊溥所說那樣無能,也不至於現在能壓制文臣。

楊溥這些年一直在詹士府著述經義,不像他一樣負責了詹士府的外事,自然有些心高氣傲。

所以他並沒有接楊溥的話,而是將話題又扯到了朱瞻基的身上。“若陛下西征,這太子監國,太孫殿下肯定會被陛下授予軍政大權。我們如今主要手段不在於抑制太孫殿下的權力,而是要讓他不要插手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