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3/4頁)

特別是銀行的設立,讓大臣們看到了好處。各部不需要再準備銀庫,也不需要費心管銀子,只需要從戶部領了金票,就能領到銀子。

他們的俸祿也不需要擔心會沒有了,每個月都會直接打到他們的賬戶。

一開始還有人擔心以後取不出來,到月就會領出來。

可是領出來以後還要費心保管,還不如放在銀行裏面省心。幾年下來,大部分人不是生活需要用銀子,根本不去取了。

這個時候的朱瞻基在諸位大臣的心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年輕有為的繼承人。

可是隨後的三年,這位太孫一下子消失了。他不老老實實地待在宮裏,竟然跑去西洋“賺錢”,這更是讓許多大臣覺得他不務正業。

再然後,他一下子帶著兩千多萬兩白銀的財貨回來了,這可是相當於大明一年稅賦的銀子,朝廷再也不會缺銀子了。

現在的諸位大臣對朱瞻基的感覺很矛盾,能幹還是能幹的,只是以往表現的像個武夫,像個商賈,根本讓人不敢期待他的治政能力。

高台上,朱棣依舊在借題發揮。“這是我大明的朝堂,可是這些時日每日吵吵鬧鬧,讓朕煩不勝煩。你們天天叫著君子言義,小人言利,怎麽就為了這些銀子,也都開始言利了?”

從工部尚書遷任刑部尚書的吳中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君子言義,小人言利這句話不該這麽解釋,此利是私利,而非朝廷……”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想聽你解釋經義,只是在陳述事實。為了銀子逼的朕的尚書要告老,這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更別說為了銀子分配,你們竟然質疑夏尚書的人品,抨擊他娶了年輕小妾就是私德不好,難道你們自己一個個都是聖人?”

吳中忍不住苦笑,他從工部兩位尚書之一,遷任排位還在工部之上的刑部,屬於是擢升。

可是相比現在富的流油的工部,刑部這個清水衙門的主官難當啊。沒有銀子,他怎麽來安撫那麽多屬下?怎麽來開展工作?

不過他還是有點骨氣的,身為一部尚書,他雖然鼓動下屬出面鬧騰,卻並沒有因為想多要點銀子,就直接人身攻擊。

見吳中不說話了,朱棣才說道:“這朝會的規矩,從今日開始,朕要好好改改了。王彥……”

下面的大臣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一個個眼睛望向了王彥。只見他指揮著一排小太監走了出來,每個人的手中都是一大疊小冊子。

他們分工明確,從最前面的蹇義開始,一人負責給幾個大臣發小冊子,所以很快讓大殿內的幾百文武大臣都拿到了一份小冊子。

而朱棣坐在龍椅上說道:“鑒於如今每次朝會,都會因為朝政起爭執,所以朕已經決定,從今後要執行新的辯論制度,就事論事,任何人不得違反。”

除了第二層後側的內閣成員們今早一早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並不驚訝,其他大臣都有些吃驚。

朱棣每次要雷厲風行執行一些政策,或者一意孤行推行一些事件的時候,總是會讓人覺得措手不及。

比如西征帖木兒國,除了武將,文臣們幾乎沒有一個贊同的,但是依舊被朱棣強力推行了下去。

在第三層左手第一位的蹇義是第一個拿到小冊子的,他一看標題《大明朝廷議事法則》心中還有些不以為然,這朝堂議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能如何修改?修改了就更好?他不覺得。

但是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句話。“為了今後朝堂議事有章可循,凈化朝堂議事秩序,減少因公務矛盾導致的個人矛盾,特此規定如下。”

他登時就忍不住看了同樣拿了一本小冊子翻看的朱瞻基,因為只有這個太孫,才會以如此簡單明了的大白話,來寫奏章。

文臣們看不起朱瞻基,主要就是因為這個。朱元璋就不說了,小時候沒有讀過書,朱棣也是很小就上了戰場,靠的是馬上打江山。

到了朱高熾,終於有了一點皇家的樣子了,文采飛揚,即使大儒也不一定能比他強。

可是到了這個太孫,從小有解縉,胡廣這樣的大儒教導,竟然不進油鹽,寫出來的東西跟老農說的大白話一樣。

雖然這樣寫出來的東西,那些不識字的兵士們也能聽得懂,也能輕易把一件事說清楚,但是未免太沒有格調了。

還因為這個原因,解縉如今雖然被放了出來,朱棣對他也沒有偏見了,但是想進內閣,被好幾個大臣反對。

他們覺得解縉太軟了,從小教育太孫都沒有“教好”,難咎其責。

不過解縉現在也不在乎了,他每天研究研究古籍,然後學學太孫感興趣的新文化,已經非常滿足了。

他知道朱瞻基重視的是能做事的人,自己文采雖然還好,但是性子不是當官的料,對未來也沒有太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