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4/4頁)

他現在把希望放在了侄兒解禎期和兒子解楨亮的身上,特別是侄兒解禎期,不僅文采非凡,還善於處理人際關系,今後能當大用。

朱瞻基翻看了一下經過內閣潤色的《大明朝廷議事法則》,這裏面增添了一些各項規定的說明,但是框架依舊是朱瞻基寫的那一套,可能是朱棣的指示,也沒有進行古語轉化。

這樣更好,因為這些以後是要發展到鄉村的,那些鄉老們雖然大多在當地有些名望,能參與議政,但是大多不識字。

想讓他們看懂,聽懂,寫的越簡單越好。

大殿內,不時發出一陣陣的吸氣聲,這是觀看這份法則的大臣們發出來的,他們望向朱瞻基的眼神也越來越多。

如果不是在朝堂上,朱高熾都恨不得將這份法則丟到朱瞻基的臉上。自古以來,都是天子與士大夫治天下,可不是要把士大夫當犯人一樣管理。

在朝堂議事,竟然還要申請發言,發言還有限制。還不能直接跟意見相左的對手直接對話,這不是公堂上審問犯人一樣了嗎!

隔著幾步遠的距離,朱高熾看著兒子那張年輕堅毅的臉,心中忍不住長嘆:“為什麽你就如此不省心呢?剛回來就鬧出這麽多的事,這是要跟整個士大夫階層對立嗎?沒有了士大夫,該如何治天下?”

但是相比朱高熾的替他人擔憂,反倒是在文臣之中,有許多有識之士在短暫的憤怒之後,領悟到了這種秩序化規則背後的好處。

哪個大臣在朝堂上沒有被人罵過?因為一件公務的紛爭,鬧到最後恨不得對方全家死光的大仇,也不是一起兩起。

所以,規範朝堂秩序,就事論事這些,他們其實都能接受。

但是,他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所有大臣不能對自己職責以外的事務發表意見,更不能插手!

三人行必有我師,真理越辯越明。管理天下是天下人的事,如何只能靠一家之言,一人之計?

而且那些武將沒有了他們的制約,豈不是要起來造反?

反倒是武將勛貴們對這個規則很支持,因為他們插手不了政事,而自己領軍打仗,還要經常被文臣們說三道四。

朱瞻基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份簡單規章制度,會被朱高熾認為剝奪文臣尊嚴,也會被文臣們認為被限制權力。

身為吏部尚書,蹇義當先抱著朝笏躬身說道:“陛下,臣有議奏。”

朱棣並沒有閑下,一直在觀察所有人的神態。聞言簡單地回答道:“講。”

“臣粗略此法則,以為此法則整體而言可取,但有枝節疏漏,需要眾議匡正。”

朱棣又是一個簡單的回答:“愛卿請言。”

蹇義會議了一下法則的內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說道:“臣以為此法則規範朝議秩序可取,分工明確不可取;就事論事,禁止辱罵譏諷可取,蓋棺論定不可取;平衡法則可取,一味平衡不可取。”

這麽短的時間,就搞出了三大可取,三大不可取,並且都說到了點子上。

朱瞻基也忍不住盯著蹇義看了一眼,此人大才啊!

他又把視線望向了在歷史書上看到的三楊,他們現在也都進入了朝堂,不過都還沒有登上最高等級。

相比他們三人因為從皇帝手裏將權力搶了過去,受到歷史吹捧,他感覺蹇義的能力恐怕更勝一籌。

台上的朱棣也來了興趣,點了點頭說道:“細細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