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朝議(上)

紫禁城,奉天殿。

自昨夜起就下起了小雨,到了天亮,變成了雨夾雪。永樂十七年冬的第二場雪,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漫天飛舞起來。

朱棣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上,腳下雖然放了一個炭盆,卻仍然感到絲絲冷風折磨著自己的膝蓋。

他的目光越過了黑壓壓的一片人頭,看到外面飛舞的雪花,感到自己的心情也像那些雪花一樣狂亂。

太孫帶回來了超過兩千萬兩白銀的財貨,除了一些貨物直接配發給內監,一些貨物配發給工部,剩下的金銀又成為了各部鬥爭的目標。

他將南洲之事推到了年後,就是不想過個年都過不清凈,但是鬥爭無處不在。

大明朝從來都沒有一次性獲得如此巨大數量的金銀,唯一能跟這相近的,依舊是太孫四年多前,從日本帶回來的金銀。

那批金銀讓太孫用大部分成立了兩家銀行,但是剩下的依舊讓朝廷各部都連續過了幾個好年。

戶部尚書夏元吉以前就是個守財奴,但是這幾年,終於變成了大明真正的“財神爺”。

這次的收獲更多,而且還不用再挪用一部分去建立銀行,這些大臣們你爭我搶的勁頭,也就更大了!

朱棣忍不住嘆了口氣,雖然很煩惱,但是用太孫的話說,這是幸福的煩惱。

在永樂十二年以前,大明一年的稅賦也不過兩千萬兩,這裏面因為金銀數量不足,大部分還是布匹,絲綢,糧食。

大臣們的俸祿都沒有銀子發,只能用實物來抵,每到發俸祿的時候,拉糧食的車隊擠滿了應天府的大街小巷。

但是從永樂十二年以後,大量的金銀被太孫變戲法一樣變了出來。大明的金銀數量雖然依舊不多,但是卻已經緩解了許多了。

有了這次的收入,再加上北明山銅礦,石見銀礦源源不斷地提供金銀,大明再也不用為金銀發愁了。

還有南洲,光是已經發現的金礦,就能讓大明富裕起來。

不過這件事不必著急,有人守著,那些金銀在地下也不會跑了,晚兩年再開發,依舊是大明的。

“皇上,皇上……”

王彥低聲的呼喊讓朱棣收回了思緒,但是清醒過來,越發覺得膝蓋難受起來。

奉天殿大殿裏面共分四層,有無數台階。因為地面不是平的,也不能像其他的房子一樣在地板下面設置地暖。

這讓朱棣覺得格外寒冷,對上朝的興趣大減。這幾日要不是因為瞻基回來,許多事務都要討論,根本不會連日舉辦大朝會。

膝蓋的疼痛讓朱棣的耐心消失了,他也沒心情在這裏看戲,想要快刀斬亂麻。

他的眼睛在第三層高台上面,正躬身拜向自己的蹇義身上掃了一圈,低聲問道:“蹇尚書所為何事……”

王彥提醒道:“蹇尚書以為如今大明讀書人日漸增多,朝廷的位置卻只有這麽多。如今大明既然已經致力開發南洲,發展與西洋的貿易,那麽應該吸納更多的讀書人進入貿易的行列,這貿易不能任由我……內監壟斷。”

朱棣笑了笑,知道蹇義的建議是直接挖內監的墻角,王彥自然不願意。不過這是陽謀,即便是王彥,也不能明著阻礙。何況,他在朝堂上並無發言的權利。

沉吟了一下,朱棣看了看自己腳下二層高台上,左邊的太子,右邊的太孫,開口說道:“蹇愛卿所言正是。如今我大明四海揚威,正需要無數精英代表我大明恩澤四方。愛卿身為吏部尚書,自當為國選才……不過,這如何挑人,挑什麽樣的人,做什麽樣的事,又如何通過教化讓四海夷人歸化我大明,卻需要慎重對待。”

朱棣心中也在疑惑,剛才一群人還吵的不可開交,為何自己走了一會兒神,現在竟然不吵了。

很大可能是蹇義見吵的太厲害,故意在中間緩和一下。

他乃吏部尚書,百官之首,又是從建文帝時期就穩坐吏部尚書之位的重臣,朝中文武百官,無不要給他幾分面子。

蹇義頓首道:“這西洋各國詳情,太孫殿下最為了解。另滇國公常年出使西洋,臣希望這次的人才選拔,有他二人相助。”

朱棣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準奏。”

鄭和雖然被封滇國公,但因為是閹人,破格冊封,並無職司,所以並沒有參加朝會。

朱瞻基坐在二層高台,看著蹇義向自己微微一笑,也輕輕點了點頭,以示回應。

僅僅是拉攏朱瞻基與鄭和加入人才選拔,朱瞻基就能看出蹇義這人的玲瓏心思。

這裏面不僅有討好自己這個太孫的意味,還因為把鄭和拉進來,可以降低內監那邊的抵制。

蹇義原名蹇瑢,義這個名字是朱元璋改的,可見朱元璋對他的喜歡。

在建文帝時,他就做到了吏部尚書,永樂如今已經十七年整,他依舊穩穩坐在這個百官之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