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3/4頁)

所以朱瞻基決定好了,這次他要做的就是了解西亞的各處地形,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而不是搶功勞。

只要對方不惹他,他也就安分一點。

這次出門,他的主要重心是在歐洲,要把歐洲那幫土包子,膽氣打寒,並且不能讓他們發展航海業。

旗艦終於穩穩當當地停靠在了海灣內南島新修的一個碼頭處,站在船頭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距離碼頭不遠,就是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建築。

由於朱瞻基格外重視綠化,這座宮殿雖然主要是磚木結構,但是依舊保留了大量的樹木。

在印度人看來,只是為了歡迎一個王子的到來,就修建一處宮殿實在太奢侈了。

朱瞻基無心解釋這是為過兩年朱棣的西征做準備,這樣讓他們誤會,更能顯示大明的輝煌。

九聲禮炮聲畢,旗艦也停靠穩當,以王景弘為首,率領著印度南部的各大藩王跪拜三次。

朱瞻基顯示排場的那架龍輦在先前抵達的船上,這個時候已經擺在了碼頭邊,八匹駿馬在馬夫的安慰下,等待著啟程。

天子龍袍是五爪金龍,朱瞻基身穿的龍袍雖然看起來跟天子的一樣,但是只有四爪。

還有一處區別就是冕。天子冠冕有十二旒,而朱瞻基戴的是九旒冕。

隨著朱瞻基的下船,船上的皇室龍旗也被降下,九十九人的儀仗隊也都肅立下方的紅毯兩側,等待著朱瞻基的到來。

現在的紅毯當然不是地毯,而只是紅綢,絲綢雖然貴,但是對大明來說不算什麽。

但是那種密織的毛毯,對大明來說才是奢侈品。

這個紅毯可不是誰都能走的,除了朱瞻基和宗室子弟,也就他的妃子才能走。就連鄭和,迎接他的薛祿這樣的副帥,也不能走。

這樣的排場震住了來迎接他的幾乎所有人,那些印度的藩王們,望著朱瞻基的表情滿是羨慕和崇拜。

絲綢貴比黃金,現在卻只為鋪地。

還有這氣勢恢宏的儀仗隊,遮天蔽日的艦隊,無一不能說明大明的富強。

他們之中的許多王爺,出門也只能依靠小馬車,甚至有一些窮的,一個滑竿就解決問題。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出行竟然需要一百個人伺候,連吐口痰,都有人專門端著痰盂等在一邊。

走出了紅毯,盡頭就是朱瞻基的龍輦。新修的水泥路寬闊,平整,所有人侯立兩邊,夾道歡迎。

羽林衛的士兵們早已經下船,排在了道路兩邊,防止有人沖撞了龍駕。

他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個個身材高大面無表情,一個手握火槍,一個手扶橫刀刀柄,交叉排開,隔開了朱瞻基當地土人的距離。

還別說,這樣的架勢很是嚇唬人,那些土人看到這些士兵,一個個腿都軟了。

朱瞻基坐上了龍輦,在三千羽林衛的前後左右的護衛下,龍輦緩緩而行。

他的龍輦經過之後,等候在兩邊的土人們才能依次排隊跟在後面,向著新修的宮殿駛去。

現在沒有後世的歡迎儀式,因為語言不通,也不會宣讀聖旨什麽的。

等到了行宮,才是朱瞻基依次接見他們的時候。

朱瞻基心裏也在考慮,雖然這種儀式已經比較到位了,但是似乎還缺少了一些音樂。

以後的歡迎儀式上,搞一些鼓樂出來,更能增添一些氣勢。

朱瞻基的身邊站著劉萬,這次修建行宮,他也出了不少力氣。半年沒有見到朱瞻基,這個時候跟朱瞻基介紹著這個行宮的建設情況。

行宮距離碼頭並不遠,占地面積大約五萬平米,外有一圈護城河,護城河內側沒有城墻,只是用磚和水泥修葺了一圈一米五左右高度的圍墻。

這個高度,也是目前大明士兵們站立瞄準的高度。

行宮四角各有一處甕城,加上前後門的甕城,一共六處。每處甕城可以容納五百士兵生活,他們同時也負責整個行宮的外圍安全。

對於一處新修的行宮,能夠有圍墻,有甕城區,裏側還分了前後宮,這已經很讓朱瞻基滿意了。

他隨口誇了劉萬幾句,這個家夥就滿足地笑了起來。

朱瞻基進入行宮之後,沒有去後宮換衣服,洗漱,就直接來到了大殿。

內侍與禮部,錦衣衛安排好妥當,就開始召見各位藩王。

因為人數太多,接見之後又會安排充滿大明風味的宴會,所以這次接見並不是一個一個來,而是一起進入了議事大殿。

如果是國主與王子一同前來,就兩人覲見,但是如果是國主沒有到,就只見王子或者正使。

即便如此,當兩百三十一個城邦國的代表依次見完,每個人簡單地通過通事說幾句,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每個人都饑腸轆轆,就直接安排在了側院的演武場平地上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