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德裏蘇丹國

自下西洋開始,王景弘已經基本清楚了自己這個殿下是個什麽樣的人。

在很多方面,他跟那位以赫赫戰功登基的陛下很像。

雖然他的性格看似很好,從不輕易動怒,凡事喜歡講道理。但是在對待敵人的冷酷方面,比那位陛下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時候,這位殿下看起來根本不像一個年輕人。他思維縝密,行事老辣,精於借勢,而且非常擅於布局。

這次下西洋,所有的事情他都有了完整的計劃,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再來指指點點。

不要說他還是一個年輕人,就是一個成年人也比不上他,那位太子今年已經四十歲,但是在許多方面,都還比不上這位太孫。

他雖然常年在外,不參與皇宮的事務,但是也很清楚,現在基本大部分的內侍,都已經下注在了這位殿下身上。

不要說皇宮那些人,就連他跟鄭和,現在不也是投靠了這位殿下嘛!

在這位殿下抵達之前,他就從先期抵達的內侍那裏,知道了他的心意。

對德裏蘇丹國動武,肯定符合大明的利益,但是絕不會符合這位殿下的利益。

因為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太子,而他現在做的越多,以後與太子之間的矛盾就會越大。

更重要的是,這場仗即使打贏了,他也落不到好,只會讓陛下和太子更難做。

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口徑,王景弘不緊不慢地說道:“殿下,此去西洲四萬裏,你已答應了陛下,最短兩年,最長三年就要回京。如果現在興起戰事,德裏距此三千多裏,半年之內絕對結束不了,那麽西洲……”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我大明如今士氣正旺,火槍犀利,只需一萬士兵就能打敗他們。”

王景弘並沒有否認,他很清楚這塊大陸上軍隊的戰鬥力。這裏因為森嚴的等級劃分,士兵根本不想給貴族們打仗,除了一些私兵,可以說毫無戰鬥力。

他們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大刀長矛,戰事稍有不利,就四分五散。

雖然現在他們也有一些火藥,能制作一些簡易的手擲彈,也形成不了威脅。

除了一些象兵有可能給大明造成威脅,但是在火器面前,什麽士兵都不可能擋住大明的軍隊。

王景弘堅信,只要給他一萬火槍手,他在聯絡一些盟友,提供後勤幫助,他都敢立軍令狀,抓住對方的國主。

聽了朱瞻基的話,他點了點頭笑道:“的確如此,但是殿下如果不留在此,打贏了對殿下又有何用?如果殿下留在這裏,西洲就去不了……”

朱瞻基哈哈一笑,這個王景弘跟鄭和一般,從來不會直接勸諫,但是通過分析將利弊呈現在朱瞻基的面前,讓朱瞻基一目了然哪個選擇更好。

其實朱瞻基早已經打消了進攻德裏的念頭,他現在不過就是試探一下自己的這些下屬們,究竟有沒有沆瀣一氣。

這種試探果然一下子就試探出來了,不過他也沒有懲治他們的念頭。不管鄭和也好,王景弘也罷,他們都是內侍。

在如今的政治的環境下,太監集團,文官集團,武將勛貴集團三足鼎立,只有太監集團是真正與皇家一體,沒有方向之爭。

武將們為了功勞,或許會主動挑起戰爭,文官們為了搶權,也會故意設置一下障礙,顯示自己的重要性。

但是太監們除了喜歡貪幾個錢,絕對不會跟皇室反著來。

大明的前期的政治體制與清朝有顯著的不同,區別就在於整個國家的經濟是完全控制在內監的手裏。

雖然朝廷有戶部,但是戶部除了農稅,商稅幾乎等於沒有。如今的海關也好,大型工場也罷,幾乎都是內監控制,以至於朝廷需要問皇家內庫要銀子,才能填補窟窿。

文官們為什麽要反對下西洋,還不是因為下西洋賺的大量金銀,並不是繳納給國庫,而是收於內庫。

國家的金銀流通全部都是內監控制,官窯,織行,包括茶葉,除了內監就只有一些私人行會控制,戶部當然想要搶了這份收益。

以朱瞻基想來,幾十年後的土木堡之變,主要就是文官們的圈套。

通過一場順水推舟的戰爭,一下子把宦官集團,勛貴集團一網打盡,同時限制了皇權,這可是一石三鳥。

自土木堡之後,皇權就被限制在了皇宮,勛貴集團一蹶不振,宦官們在這樣的局勢下,也根本謎語了跟文官較量的資格。

自此以後,文官們掌握了整個國家的大權,這種沒有限制的權力,導致了沒有監管的腐敗,最後一直把大明朝玩完。

朱瞻基不怕現在的宦官集團聯合起來,因為十二監,四局,八司,這內監的二十四個衙門,中間的利益之爭也是非常嚴重。

而且外有武將勛貴集團,文官集團,他們現在就是再齊心,也不會成為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