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柯枝

在後世,印度可以算是一個國家,一處地域名稱,但是在如今,根本沒有印度這個地方。

就像後世的拉丁美洲,人人都知道指的是南美北部,中美洲一帶,但是在地圖上,你根本不能說哪個地方是拉丁美洲。

現在的印度,分成了三百多個小國家,一個小鎮,一個縣城,就是一個國家。

他們這裏的人根本沒有大一統的思想,所有的統治者也沒有同意的心思,只是挖空心思穩固自己的統治。

這裏如今最大的國家是北部的德裏蘇丹國,至於後世大名鼎鼎的莫臥兒帝國,還要一百年後才會建立。

不過,即便是最大的德裏蘇丹國,也不過只是占據了後世的印度北部的一片區域。在印度次大陸,他們是個強國,卻也不過是帖木兒國扶持的一個傀儡。

印度次大陸,原本一直是印度教的大本營。後來迦毗羅衛國(後世的尼泊爾)這個小國想要獨立,他們的王子就根據印度教派經義,建立起來了佛教。

不過佛教在印度次大陸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從誕生之日,就受到了當地主流教派印度教派的強力打壓。

所以佛教徒們四處逃竄,反而在藏區,以及中南半島上面傳播開來。

沒有統一的政權,這裏的貴族們利用印度教派的人等劃分,享受與生俱來的特權。

上下不能齊心,階級不能逾越,人們沒有向上的奮鬥渠道,所以導致了這片大陸上極少紛爭。

打贏了你依舊是奴隸,打輸了你依舊是貴族。你生下來是貴族,永遠就是貴族,你生下來是奴隸,永遠都是奴隸,誰會願意打仗?

這片大陸東邊是熱帶雨林和山脈,北邊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只有西北角有兩處山口,可以通往外界。

這兩處山口,也成為了這片大陸歷次戰爭的源頭。

大食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每一次有外來民族進入,都會打的這裏的人叫苦不已,卻無可奈何。

如今這個時代,德裏蘇丹國這個信仰綠教,由波斯人統治的國家,占據了北部最肥沃的農田,要不是他們的人少,早就占據了整個大陸。

南方的數百小國也組織了多次抵抗,但是奴隸兵們根本不願意幫他們打仗,所以屢戰屢敗。自己的聖地,最肥沃的土地被異族占據,他們也只能認了。

這裏的百姓雖然易於管理,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非常能生。

在全世界,能跟漢人一樣,以多子多福為基本觀念的,也就只有這裏的百姓。

這片大陸得天獨厚,北部是世界最高的山脈,擋住了冷空氣,雖然天幹少雨,但是地面水資源豐富,所以整個大陸,都是肥沃的農田。

純以耕地面積來算,這裏的耕地面積遠遠多於大明,所以能夠養活的人,甚至比大明還要多。

朱瞻基雖然想過把這片土地也占為己有,可是想到這裏擁擠的人口,他就沒有多少興趣了。

將這麽多的人都變成了大明人,今後大明的民族組成,將會非常復雜。

何況,他準備以後在合適的時候,取消民族劃分,不管是蒙元人,還是黃化大食人,還是西南山區的其他夷族,還是以後的印第安人,統稱為華族。

現在除了印第安人人口數量多一點,其他民族的人以後都能同化。

而印第安人對流感,天花,鼠疫毫無抵抗力,他們的人口優勢,很容易就能化解。

但是這片大陸上的人不一樣,如果取消了這片大陸的民族等級劃分,會影響整個大明的穩定。

不取消,也是一個矛盾,給整個大明的架構帶來隱患。

所以在朱瞻基的心裏,準備將這裏當作一塊殖民地,還是不要納入大明的直接管理疆域。

大不了,以後將緬甸,尼泊爾,阿薩姆這些地方占據下來,這樣就能遏制印度次大陸的整體發展。

艦隊從後世的緬甸海域,直接向西南方向航行。雖然繞了一個大彎,距離遠了近一倍。但是因為避開了逆風,現在還能順風航行,速度反而更快一些。

艦隊貼著大陸的海岸線前行,這裏都是熟悉的航線,所以那些領航員們一個個都非常熟悉,根本不怕觸礁。

榜葛刺,沙裏灣尼,加易勒等等小國,這一個個後世早已消失的名字,是從孟加拉國開始,沿岸的一個個小國家。

比如後世的斯裏蘭卡,現在被稱作錫蘭山,鄭和第三次下西洋,還把他們的國王直接抓到了大明。

而後世的馬爾代夫,現在被稱作溜山國,只不過,這個國家小的可憐,朱瞻基根本不想浪費精力。

在錫蘭山國,艦隊短暫停留,王景弘安排了艦隊迎接,並且準備了大量的新鮮蔬菜。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這些新鮮蔬菜裝上了船,經過古裏國,就抵達了大明艦隊在柯枝國設立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