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2/2頁)

張輔大有興趣地問道:“這個研究院究竟作何營生?”

張伯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只聽見外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旋即望向了門外。

只見在錦衣衛任指揮僉事的三爺張軏快步跑了進來,見到張輔就大聲說道:“大兄,天大的消息,陛下竟然給工部的五品員外郎孔誠授以終身武安子爵,這可是亂了朝廷法度啊!”

明代有文勛,武勛,貴爵。

文勛有十級勛,四十二散階。凡進入官場,做了朝廷命官,即可按品級獲得散階,散階的名稱與品級關聯。五品以上以誥命的形式授予,六品以下以敕命的形式授予,但是都無俸祿。

武勛和貴爵則有俸祿。而這份爵祿不是由朝廷直接撥發,而是由聯帶封給的爵土即封地中提取,因此,在爵號之前往往還有一個地名作為爵號,凡封爵的官員即可以每年向該地收取賦稅作為爵祿。

在明後期,因為子爵和男爵位置過低,不為人重視,後被取消,但是現在仍然保留。

給文臣授爵,這絕對是一出顛覆法令的決定,就連張輔也愣了半晌才開口問道:“因何故授爵?”

張軏喘了口氣,這才又說道:“今日午後,陛下召集過半文武大臣,前往太孫在方山開的窯洞視察,因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孔誠研發出水泥一物,特恩旨授予爵位。”

“水泥是何物?”

“據傳是太孫由秦書中研究秦直道,偶有所得。用烈火燒石,碾磨成粉,然後再加水,加沙陰幹,就能得到堅比硬石的材料。此物可修路,築城,修補河堤,還可建房。”

張輔對水泥的功能雖然有些好奇,但是現在心裏想的更多的缺少這次皇上為何打破文臣封爵的屏障。

難道這是皇上準備分化文臣嗎?

明朝文不參武,武不管文,這是太祖立下的規矩。也就是文官不能管軍事,武將不能談朝政。

兩者相對而立,只有勛貴單獨被分出,雖然與文武都有搭邊,卻是一點作用沒有。

與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等爵位只有爵號和食祿,井無封邑。而外戚等因恩澤受封者,更只是給誥而不給券,跟武勛相比,又低一級。

現在皇上將文臣也拉向勛貴階級,是想要增加勛貴,外戚的勢力,平衡文武嗎?

他想了想問道:“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原本被紀綱逼到北平去的塞哈智返回了京師,並且現在基本掌握了錦衣衛?”

張軏雖然貴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名分上是錦衣衛的副職,但是他這個職位是屬於對他的獎賞,給他一個領俸祿的位置。

在錦衣衛,他是不能隨便插手具體事務的。平時看不出來,出事的時候,他連一個系統內的千戶都指揮不了,也沒人會聽他的。

張軏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很為怪異,紀綱此人囂張跋扈,心胸狹窄,可是這一年來卻與以往判若兩人。如今錦衣衛的衙門事務他已基本不管,卻單獨拉了一大批人,不知道在幹些什麽。”

丈夫搖了搖頭,他這個三弟從小錦衣玉食,受不得苦,卻又頭腦簡單,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當大用。

雖然他不是錦衣衛正式屬官,但是每旬都要前往錦衣衛報道,坐班一日,監察錦衣衛事務。

而他既然知道紀綱另有圖謀,這都一年多了還不知道紀綱在做些什麽,真是愚鈍。

張伯卻說道:“紀綱此人自去年以來,行事更顯陰沉。錦衣衛去年查了大半年的大明海貿商人,最後卻無任何動作,反倒是有最少上千錦衣衛將士,被安排離開了大明,再無蹤跡。”

張輔有些疑惑地想了想,“可知這些人的去向?”

張伯搖了搖頭說道:“不過,錦衣衛現如今跟內監聯合了起來,在寧波囤積貨物,此事當與太孫有關。如今的寧波市舶司鎮守使余先,此前是太孫的貼身太監,所以以我猜測,錦衣衛……不,紀綱,應該是投靠了太孫。”

張輔驚訝嘆道:“陛下怎會容許此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