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

在腦子裏面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朱瞻基說道:“爺爺是為英國公的事務煩惱?”

朱棣愣了一下,問道:“何以見得?”

“賞無可賞……孫兒是爺爺血脈親人,本為一家人,賞與罰也只是玩笑。可爺爺將賞無可賞這句話脫口而出,由此可見內心有所思。而當今朝廷,能當這句話的文武大臣,唯有英國公一人。”

此話一出,文華殿偏殿裏的聲音立刻安靜了下來,任何人都不敢發出任何聲音。而敬妃坐在張氏的下首,緊緊攥緊了自己的手帕。

朱棣扭頭大聲問道:“現在何時?”

李謙的聲音傳了過來。“陛下,差一刻午正。”

朱棣這才又扭頭跟張氏說道:“午正後一刻進膳,我跟基兒去東苑走走。”

張氏瞪了朱瞻基一眼,這才萬福說道:“基兒冒失,這等國家大事,如何能問計於他。”

朱棣笑道:“你勿要擔憂,基兒是你的兒子,也是我的孫子,就是說錯了話,我也不會真的怪罪於他。”

沒有用朕自稱,說明朱棣是真的沒有生氣,張氏這才放下心來。

妄議國政,要是朱高熾僭越,恐怕朱棣就不會這麽好說話,他對朱瞻基的偏愛,這是誰都能看得出來的。

說完,他率先向殿門外走去,朱瞻基連忙跟上,扶住了他的左臂。這一次沒有太監敢在湊上來,只敢遠遠地跟著。

爺孫倆來到了東苑,朱棣這才甩開了朱瞻基的手,將手臂背在後面,在林蔭道裏慢慢走著。“從小到大,你說話做事總是三思而後行。這一次你跟我提起此事,想必是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朱瞻基落後半步跟在他身邊,點頭他看不見,嗯了一聲才說:“自英國公回京之前,朝廷內外的議論就已不少,自梁章上書之後,風氣逾烈,孫兒就是不想知道,也都知道了各界之見。”

“那以你之見呢?”

“黔國公之封,雖然開了公候世鎮一地之先河,實乃特例。我大明疆域雖廣,卻無一寸多余。在大明疆域內,此例不可再開。”

朱棣扭頭看了他一眼,又回頭繼續前走。“也就是說,大明疆域之外,你認為此例可開?”

朱瞻基答道:“每次孫兒看著那地球儀,總會暢想天下之大,難以想象,若整個天下都為我朱家所有,那才是坐擁天下。但……天下之大,由大明傳到美洲的聖旨,怕不是在路上就要走一兩年,我們又怎能確保那裏就真的屬於我大明,屬於我朱家?”

朱棣沉吟了一會兒,才又說道:“繼續說下去。”

“周時天下不過黃河一帶,周王尚且要分封天下,若我大明真想坐擁整個地球,想要維持如今的國策,幾乎不可能。所以孫兒左思右想,認為實行一國兩制,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朱棣這一下子來了一點興趣了,指了指涼亭說道:“坐下與我細細分說。”

爺孫倆進了涼亭,朱棣擺了擺手,本來想要伺候的太監們就遠遠退去。

朱瞻基接著說道:“大明之界,是我令行禁止之界,是尊我華夏禮儀之界,是守我華夏習俗之界,是學我華夏文萃之界。令行禁止有時間和距離的限制,但是我華夏文化傳播卻是持之以恒,生生不息,永無停止。在我令行禁止之界,永屬朱家,可界限之外,卻可寬容一些,如南洋諸國。但在具體實施上,卻又有差別。

南洋諸國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統治,卻仰慕我中華文化,願為我附庸。而其他地區或無人煙,需要我大明遷移民眾,或有野人,需要大明兵馬征略。付出的代價不同,自然條件也有不同。

其他地區可以以後再說,就以交趾為例。如今我大明所占僅東關(今河內)至清化一帶,在其南,其西,仍然有大部因地勢崎嶇,我大明大軍難以抵達。如勃固一地,那裏從地球儀上看去,卻是我大明通往另一片大洋的最近之地,若能控制此地,等於我大明就又掌握了西洋。可是我大軍征伐艱難,此地貧苦,征伐也如同草原一般得不償失。

可是若將這些地區有條件地分封給有功之臣,或者是我朱家閑王,他們自然會竭盡全力,替我大明守衛國門,發展民生。戶部不用承擔太大的開銷,我大明卻能開疆拓土,所以有些事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朱棣問道:“若此地以後不服命令該如何?”

“此地本就是我大明不能令行禁止之地,只要能學我文萃,說我大明話,尊我大明禮儀,他們就自然會心向大明。何況,朝廷也不會缺了制約的手段。如交趾一地,如今雖設承宣布政使司,每年耗費超百萬,稅收不過七萬兩,這就是因為管理手段的不到位,造成的得不償失。如果將英國公分封此地,他自然會盡力發展民生,對反叛勢力趕盡殺絕,穩固統治。真能控制此地,以後我大明又會多一財源,若他不能控制此地,屆時再換人去討伐也是一樣。現在我大明耗費的每一筆軍費,都是從我們的國庫裏出。但是實行了不同的政策,英國公怕是傾家蕩產也要打贏這場仗,我們現在花的銀子,以後他還要一點點還回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