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以及外來宗教的影響

阿拉伯人的宗教[144]一如印第安人,崇拜太陽、月亮和恒星,是非常原始而且看上去合理的迷信模式。天上亮麗的發光體顯示可見的神明形象,這些星體的數量和距離在哲學家或世人的眼中,形成無限空間的概念。固定的球體具有永恒的特性,似乎不會毀壞或腐朽,有規律的運動被認為是理性或本能所產生的作用,它們發揮出的真實或想象出來的影響力則更增強了人們的信念,讓人認為這些星體會關心地球和其上所居住的生物。天文學最早在巴比倫獲得孕育和發展,阿拉伯人的課堂則是晴朗的天空和赤裸的平原。他們在黑夜裏行進時,靠著星星指引方向,因而它們的名字、運動的路徑和每日的位置,所有好奇而虔誠的貝都因人都很熟悉。他們從經驗得知月亮的黃道帶可以分為二十八宿,向帶來雨水紓解沙漠旱象的星座祈禱。天體的統治無法延伸到不可見的空間,為了維護靈魂轉世和肉體復活的理念,必須強調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一頭殉葬的駱駝在死後仍可供主人在另一個世界使用,召喚已經離開肉體的靈魂,表明死者仍有知覺和權勢。我對於蠻族盲目的迷信——關於那些地方神祇、星座、虛空和大地,無論是它們的性別、名銜、尊榮和位階,毫無所知也不感興趣。每一個部族、家庭或戰士,對於狂熱禮拜的儀式和對象都可以任意創造和變換,但整個民族不論在哪個時代,都用謙恭的態度接受麥加的語言和宗教。

真正天房的古跡出於公元之前,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魯斯[145]在描述紅海海岸時,提到薩穆迪特人和塞伯伊人的居住地區之間有一座著名的廟宇,它那非同一般的神聖性,受到阿拉伯半島所有居民敬拜。廟宇使用亞麻和絲質的帷幕,每年由土耳其皇帝加以換新,第一次舉行這種儀式,是在穆罕默德之前700年,由荷美萊特國王負責提供。[146]蠻族禮拜神明只要一頂帳幕或一個山洞就足夠使用,但是他們卻修建了一座用石塊和泥土作為材料的建築物,東部的國君限於技術和能力,建造的天房只能如同原型[147]一樣的簡樸。寬大的柱廊圍繞著正方形的天房,那是一座長24肘尺、寬23肘尺和高27肘尺的方形宮殿,只有一扇門和一扇窗用於采光,雙層屋頂由三根木柱支撐,一根水管(現在是黃金打造)排除屋頂的雨水,澤姆澤姆聖井為了防止意外的汙染特地蓋上圓頂。古萊西部族運用權謀或武力獲得天房的管理權,這一教士的職務經過四代直系親屬的繼承,最後落到穆罕默德祖父的手裏,他的出身是哈希姆族,在同胞眼中是最神聖和最受尊敬的世系。[148]

麥加的周圍地區享有聖地的特權,每年最後一個月,城市和廟宇擠滿各地前來的朝聖客,向上帝的殿堂呈獻誓詞和祭品。忠誠的穆斯林現在還是奉行同樣的儀式,這原先是偶像崇拜者創立和延續的迷信活動。各地的朝聖客在離城還很遠的地方,便更換身上的衣服,匆匆繞行天房七圈,親吻神聖的黑石,七次前去朝拜鄰近的高山,七次朝著米納山谷投擲石塊,最後奉獻羊只或駱駝作為犧牲,在聖地埋下犧牲的毛和蹄,才完成整個的朝聖程序,與今日的做法並沒有不同。每個部落從天房學會或教導自己的敬神儀式,廟宇裏裝飾和豎立360個人物、鷹鷲、獅子和羚羊這些偶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紅色瑪瑙制成的赫巴爾雕像,手裏拿著7支無鏃和無羽的箭矢,代表瀆神預言的工具和象征。這座雕像是敘利亞藝術的紀念物,在更為原始的時代只要一根石柱或石碑就可以進行祭神的活動,以沙漠裏的巖石模仿麥加的黑色隕石[149],用來鑿成神像或祭壇,這些東西顯然源於偶像崇拜,因而備受譴責。

從日本到秘魯到處都流行犧牲的運用,虔誠的信徒在神明的面前毀棄或燒掉最心愛或最貴重的禮物,以表示感激或恐懼之心。人的生命[150]成為最寶貴的祭品,用來求神免除大眾的災難,腓尼基、埃及、羅馬和迦太基的祭壇一直浸染著人血。阿拉伯人長期盛行這種殘酷的儀式,第3世紀時,杜馬提安人[151]的部落每年用一個童男作為犧牲,薩拉森王子曾是查士丁尼的盟友和士兵,把一位俘虜的王室青年殺死獻祭。[152]父母將其子獻上祭壇,展現的是宗教狂熱極其痛苦而又崇高的感情,聖徒和英雄所做的榜樣使這種行為或意願顯得更為神聖。穆罕默德的父親發出輕率的誓言要將自己獻給神明,後來好不容易用價值100頭駱駝的禮物贖回性命。阿拉伯人從愚昧無知的時代開始,就像猶太人和埃及人一樣不吃豬肉[153],在男孩進入青春期時舉行割禮。[154]《古蘭經》對這種習俗未加指責或首肯,保持沉默的態度,傳給後代子孫和皈依的外族信徒。一些有識之士加以臆測,認為這種做法只是富於心機的立法者有意順從同胞極為固執的偏見,但是寧可單純相信,這只是謹守年輕人的習慣和意願,原先並沒有預想到這種適宜麥加氣候條件的做法,到了多瑙河或伏爾加河地區以後,對於身體的衛生根本不會產生有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