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兩位女皇在東方恢復和建立聖像的崇拜(780—842 A.D.)

當教皇在意大利得到自由並建立主權時,東部又恢復了圖像的崇拜,這是促成他們叛變的第一動因。在君士坦丁五世的統治期間,政府和教會的聯合力量推倒了迷信的大樹,但並沒有斬斷主根。現在這些崇拜行為所維護的偶像,暗中得到教士和女性的尊敬。僧侶和婦人建立起親密的聯盟,戰勝了男子的理性和權威而獲得最後的勝利。利奧四世沒有用剛正不阿的態度來保衛他父親和他祖父的宗教,他那美麗動人而又野心勃勃的妻子艾琳,受到雅典人宗教熱情的感染,雅典人繼承了祖先的偶像崇拜而不是哲學素養。當她丈夫在世時,這種情緒受到危機和掩飾的刺激而變得更為熱烈。她也盡力地去保護或是擢升受寵的僧侶,把他們從修行的洞窟裏請出來,安置在東部主教的寶座上面。

等到艾琳以自己或兒子的名義進行統治時,她義正詞嚴地要動手消滅“聖像破壞者”。而她為了未來的迫害行動所邁出的第一步,是向全國頒布“宗教自由”的詔書,先要恢復僧侶的地位,陳列數以千計的圖像供民眾瞻仰,傳播數以千計有關他們遭受苦難和奇跡的神話。那些因死亡或被免職而空出來的主教職位則被她合法地授予他人。急著獲得世俗或教會職位的競爭者,想要預先影響她的決定,就要先討好她。她的禦前大臣塔拉修斯獲得提升以後,使艾琳成為君士坦丁堡的教長,能夠管理和指揮東方的教會。大公會議決定的信條,只能用同樣性質的會議予以撤銷和廢止。[58]她把“聖像破壞者”召來開會,這些人為了維護權益非常大膽,不願意爭辯,君士坦丁堡的士兵和民眾發出可怕的怒吼,主教那些微弱的聲音竟然產生巨大的回響。經過1年的拖延和暗中安排,將難以掌握的部隊移防,選定尼斯作為第二次正統基督教宗教會議的地點(公元787年9月24日—10月23日),用來排除可能的障礙。

運用希臘人所喜愛的陰謀活動,再度將主教的信仰掌握在君王的手裏,只用了18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項重大的工作。“聖像破壞者”現在已經不是法官,他們要以罪犯或懺悔者的身份出現。教皇阿德裏安和東部教長所派遣的代表團[59],使得整個場面增添了很多的光彩。大會主席塔拉修斯擬出決議的信條,350位主教用歡呼和簽字給予批準。他們毫無異議地宣稱,圖像崇拜獲得聖書和理性的贊同,也符合祖先和會議的願望。然而他們對於崇拜是直接還是間接,基督的神性和形象是否有權接受同等的禮儀,還是猶疑不決無法獲得定論。第二次尼斯大公會議的議程和提案現在還留存於世,可以說是迷信和無知、虛偽和愚昧的一座奇特紀念碑。我在這裏僅僅注意到主教的判斷,他們比較圖像崇拜和倫理道德各自所具備的優點。有位僧侶與偶像崇拜的魔鬼締結停戰協定,條件是他要中斷每日的禱告,去參拜掛在所住小室中的一幅圖畫。他為此事感到躊躇而去請教長老,決疑者回答道:“你何必再去禮拜基督和聖母的聖像,不如每天到市內的妓院去會見妓女,那對你豈不是更好。”

為了維護正統信仰(至少是羅馬教會正統信仰)的榮譽,多少有些不幸的是,召開尼斯大公會議的兩位君王,無獨有偶地都在手上沾著自己兒子的鮮血。專制的艾琳對第二次會議給予熱烈的贊同和嚴苛的執行,對朋友很寬容,但是對敵手絕不饒恕。在歷時38年連續五個朝代的統治中,這場鬥爭一直激烈進行,雙方的憤怒絲毫沒有減弱,圖像的崇拜者和破壞者之間互有勝負,我無意詳述事件的細節和經過。放逐艾琳而繼任的尼西弗魯斯容許普遍的言論自由並且身體力行,這是他在統治期間的唯一美德,卻受到僧侶的指控,說他基於這個緣故會沉淪地獄。米凱爾一世的性格是迷信和懦弱的,聖徒和圖像沒有能力保護帝座上的信徒。利奧五世穿上紫袍,肯定亞美尼亞人的頭銜和宗教,受到崇拜的偶像連同高舉義幟的追隨者,遭到第二次流放。他們的歡呼聲是在表示對謀殺一個邪惡暴君的同意,米凱爾二世是殺害利奧五世的兇手和繼承人,從出生起就沾染了弗裏吉亞人的異端邪說,他試圖在敵對的雙方間進行調停,正統基督徒的倔強頑固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偏袒對手。

米凱爾二世膽小怯懦,只有處處采取溫和的姿態,他的兒子狄奧菲盧斯根本不知畏懼和憐憫為何物,這才是最殘忍的,也是最後一位“聖像破壞者”。那個時代的宗教狂熱情緒一直在與統治者唱反調,皇帝如果想要抗拒潮流就會激起群眾的憤怒遭到懲罰,狄奧菲盧斯逝世後,他的遺孀狄奧多拉成為帝國的監護人,第二位女性終於使圖像贏得最後的勝利。她的辦法不僅大膽而且取得了決定性的效果,她杜撰出死去的丈夫最後懺悔的謊言,要為他洗清罪名和靈魂。“聖像破壞者”的教長遭判決以後獲得減刑,免予被剜去雙眼的懲罰而是抽打200皮鞭。主教興奮得發抖,僧侶快樂得大叫,圖像的勝利使正統教徒的節期保持一年一度的慶典。然而還剩下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圖像是否真正具備應有的神性,11世紀的希臘人一直爭論不休,所持的見解可以說是集荒謬之大成。我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麽不能得到肯定而明確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