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斯入侵安條克及互有勝負的戰事(533—543A.D.)(第3/3頁)

次年春天(542 A.D.)敘利亞再次發生危機,他重新獲得信任,恢復指揮權,被派遣的英雄幾乎是單身一人騎著快速的驛馬上道,憑著他的名氣,只要親自露面,就會消弭敵人對敘利亞的入侵行動。他發現羅馬的將領包括查士丁尼的侄兒,都藏身在深溝高壘的海拉波裏斯,不敢出戰。他不願聽從怯懦的建議,命令他們隨他前往歐羅普斯,決定將所有的部隊在那裏集結,遵從上帝對他的指示,不論在任何地方都能達成拒止敵軍的使命。他在幼發拉底河的兩岸表現出強硬的姿態,牽制科斯羅伊斯,使其不敢進軍巴勒斯坦。波斯國王派出使臣來當探子,貝利薩留借著接見的機會,運用手段擺出壯大的軍容,從海拉波裏斯到大河之間的平原滿布騎兵部隊,6000名高大健壯的士兵在此行圍出獵,根本無視當面的敵軍。使臣在對面河岸看到1000名亞美尼亞騎兵,顯然是在防守渡過幼發拉底河的通路。貝利薩留的帳幕用最粗糙的麻布制成,他就像一位不屑東方奢華的武士,只使用簡單的設施。投身在他麾下的各民族成員,刻意參差不齊圍繞著帳幕排列,更是顯得刁鬥森嚴。色雷斯人和伊利裏亞人在前面,赫魯利人和哥特人居於中央,遠方則是摩爾人和汪達爾人,陣式松散,顯得人數眾多。他們穿的服裝輕便而又靈活,第一名士兵手裏拿著皮鞭,第二名帶著長劍,第三名是強弓硬弩,第四名或許是一把戰斧,展現出部隊的剛強勇猛和將領的機警敏捷。科斯羅伊斯為查士丁尼部將的行為所欺騙,也對他的才能感到畏懼,知道敵手曾建立蓋世的功勛,完全摸不清楚對方的實力,害怕萬一在遙遠國度決戰失利,到時沒有一個波斯人能活著回去講述這悲慘的戰事。

波斯國王趕緊退過幼發拉底河,貝利薩留逼著他退卻,表面上裝出一副趕盡殺絕的樣子,事實上就是一支10萬大軍也不見得能夠成功。等到危害國家的強敵不支敗逃,猜忌之心使人認為將領無知和傲慢,沒有盡殲敵軍讓帝國獲取最大的利益,但較之擊敗阿非利加人和哥特人,不戰而屈人之兵使他獲得更大的榮譽。整個帝國沒有任何人可憑著個人的運道和士兵的勇氣,能夠分享將領百戰百勝的名聲。

貝利薩留第二次的職務調動(543 A.D.)是離開波斯,再度負起意大利戰爭之責,顯示出個人肩負國家安危的程度,也只有他能夠改進或彌補軍隊的紀律和士氣。15位將領相互之間缺乏協調,也不講究兵法,在職責不清及號令不嚴的狀況下,率領3萬羅馬人的軍隊通過亞美尼亞的山地。4000波斯人掘壕據守杜比斯的營地,還未經過一場正式的會戰就擊敗烏合之眾的對手。未經使用的武器被沿途拋棄,戰馬在急速飛逃中不支倒斃。羅馬軍隊中的阿拉伯人比起戰友更為高明,亞美尼亞人重新恢復忠誠之心,達拉和埃德薩抵擋敵軍的突擊和正規的圍攻。戰爭的災禍因發生大規模的瘟疫而停頓下來,兩位君主相互之間心照不宣,或許有簽訂正式的條約,帝國東部邊境的安寧獲得保障。科斯羅伊斯的軍隊局限在科爾克斯戰爭,也可以稱之為拉齊克戰爭,當時的歷史學家詳細敘述了此一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