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興建和富麗堂皇的風格(527—565 A.D.)(第2/2頁)

但是不到20年,羅馬人的所羅門王最感驕傲的建築就被一場地震摧毀,圓頂的東半部倒塌。這位毅力驚人的君王又派人將其重新修復,仍能保持原來的華麗和光輝。在他統治第36年,查士丁尼舉行這座教堂的第二次奉獻大典,經過12個世紀以後,仍舊是他留名千古的宏偉紀念物。聖索菲亞教堂現在已經改建為主要的清真寺[153],它的建築形式為土耳其蘇丹所模仿,古老莊嚴的圓頂繼續激起希臘人的真心贊美,給歐洲的旅人帶來合乎理性的驚奇。訪客的視線只看到半圓頂和搭棚式的屋面,不由得感到失望,西邊正面是主要的入口,既不簡潔也不夠壯觀,整體規模不如幾所拉丁主座教堂。但是建築師首次建造一個飄浮在空中(空中樓閣式)的頂樓,大膽的設計和巧妙的施工讓人贊賞不已。聖索菲亞教堂的穹頂弧度非常微小,頂深只有直徑的六分之一,穹頂上開著24扇窗戶作為照明之用[154]。穹頂的直徑是115英尺,最高的中心位置掛著新月來替代十字架,從頂點到地面的垂直高度是180英尺。圓頂拼合的環狀體非常輕巧,坐落在4個堅固的拱門上面,拱門再由4個厚重的扶壁支撐,在北面和南面再用4根埃及花崗巖石柱加強。整個建築物的形狀像嵌在方盒裏的希臘十字架,實際的寬度是243英尺,最大長度是269英尺。從東邊的聖所到9個西門,打開以後通往中庭,再到禮拜堂的前廊或外部柱廊,柱廊是教堂中地位最卑下的場所,供悔罪者使用。教堂的中殿或稱大堂坐滿虔誠的會眾,但是兩性要分開,上方或下層的樓座比較隱秘,供婦女使用。在北面和南面扶壁之外,最靠後面的地方安置皇帝和教長的寶座,中間有一道欄杆從唱詩班的位置把中殿分為兩半。這裏開始到聖壇階梯的整片區域,是教士和領唱人做禮拜的地方。基督徒耳熟能詳的聖壇,坐落在東邊最神秘的所在,特別建造成半圓柱的形狀。這個神聖的地點有幾道門通往聖器室、法衣室、洗禮室以及相鄰的建築物,這些都能表現出禮拜儀式的排場,專供高級教士使用。

對過去災難的記憶使得查士丁尼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除了用作房間的房門,新建築物不準使用任何木料。各個部分對材料的選用,要以堅固、輕巧和華麗為基本原則。支撐圓頂的實心扶壁,是用砂巖鑿削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磚塊砌成,外面用鐵箍加固,中間的細縫灌鉛液和石灰,使磚塊緊密黏合在一起。頂樓的重量因采用質輕的建材得以大幅減輕,例如能夠浮在水面的輕石,以及來自羅得島的磚塊,重量只有普通磚的五分之一。建築物的整體結構全用磚塊這種常用的材料砌成,在外部再加上一層大理石。聖索菲亞教堂的內部,像是頂樓、兩個較大和六個較小的半圓頂、墻壁、上百根圓柱以及地面,全部用富麗堂皇和形形色色的圖案和繪畫來裝飾,就是蠻族看到也會心悅神怡。

有一位詩人[155]曾經見過聖索菲亞教堂早期金碧輝煌的景象,列舉出10或12種大理石、碧玉石和斑巖的色彩、光澤和紋理,表現出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調制而成。基督的勝利用掠奪自異教的最後的寶藏加以裝飾,但是這些貴重石材的主要部分來自小亞細亞、希臘的島群和陸地、埃及、阿非利加以及高盧各地的采石場。羅馬一位虔誠的貴婦捐贈了8根斑巖石柱,原來是奧勒良奉獻給太陽神廟;以弗所討好皇帝的行政官員,呈送另外8根綠色大理石柱,全部都以體積碩大和色彩華麗而廣受贊譽。那些造型怪異的柱頭,無論任何式樣的建築都難以采納,令人嘖嘖稱奇。各式各樣的裝飾和圖畫用馬賽克表現出奇特的形狀,還有基督、聖母、聖徒和天使的繪像,都會使希臘人的信仰暴露在危險之中,全部受到土耳其狂熱分子的毀傷和塗抹。每件事物根據所賦予的神聖性質,有的用金銀打成很薄的葉片包在外層,有的用貴重金屬鑄成實體。唱詩班的欄杆、各種支柱的柱頭、門和樓座的裝飾,全部鍍銅,光彩奪目的頂樓使訪客眼花繚亂。聖所的裝修用去4萬磅白銀,祭壇的聖瓶和壇面用純金制成,上面鑲著價值連城的寶石。教堂的建築在進度還不到2肘尺的高度,就已經花掉45 200磅白銀,全部的費用是32萬磅白銀。每位讀者可按自己相信的程度,用黃金或銀兩的價格加以估算,就最低的標準而言也不會少於我們的幣值100萬英鎊。一座規模宏偉的聖殿是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備受頌揚的裏程碑,站在聖索菲亞教堂圓頂下面的狂熱信徒,難免會有這種體認,這裏是神的“住所”,甚至是神所建造的。不過,要是拿在聖殿表面爬行的渺小蟲豸來加以比較,這種巧奪天工的建築是多麽平庸!這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是多麽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