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第三次圍攻羅馬破城後蠻族之掠奪和義舉(410 A.D.)(第3/3頁)

意大利的難民沿著埃及和亞細亞海岸散布在那幾個行省裏,一直到遙遠的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在聖傑羅姆和他的女弟子停留的伯利恒小村的僻靜居所,擠滿了無數不分男女老幼的乞丐,這些人過去都有顯赫的地位和富有的家世,如今落到這種地步難免讓人不勝唏噓。羅馬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使得帝國一下子陷入悲傷和恐懼之中。過去的偉大和現在的敗壞形成極為可笑的比照,不禁使得輕信的人們誇大了這座城市之後所遭受的痛苦。教士把東方預言家高深的隱喻用在新近發生的事件上,有時就會將首都的毀滅和世界末日混為一談。

人類對所處的時代在天性上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傾向,難免輕視優點,而極力渲染罪惡。然而,當開始時的激動情緒緩和下來,對真正的破壞狀況進行公正的評估,有知識而明理的當代人士不得不承認,羅馬在建城初期遭到的高盧人的重大傷害,比起衰敗以後在哥特人手下的破壞要更為嚴重。11個世紀的經驗使後代子孫提出了一個更為奇特的對比,他們用充滿信心的語氣肯定,阿拉裏克從多瑙河畔引進蠻族給羅馬帶來的蹂躪,遠不如查理五世[346]率領的部隊所造成的破壞為烈。這位自封為羅馬皇帝的正統基督教君王,竟對自己的臣民采取敵對行動。

哥特人在6天後就撤離羅馬,但羅馬卻被帝國主義分子據有長達9個月之久,每個鐘頭都為淩虐、淫亂和掠奪的罪惡犯行所汙染。殘暴的隊伍承認阿拉裏克是他們的領袖和國王,他的權威對他們產生約束和制裁作用。擔任聯軍統帥的波旁在攻城時光榮犧牲,主將之死使得軍紀蕩然無存,因為這支軍隊是由意大利、西班牙和日耳曼三個獨立民族組成。

在16世紀初葉,意大利的生活方式和習性顯示出人類的極端墮落。他們把社會處於動亂狀況所常見的殺戮罪行,與濫用權謀和奢華所產生的邪惡技能,非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那些冒險家毫無原則,完全不顧愛國主義和宗教信仰所具有的正確觀點,竟然攻進羅馬教皇的宮殿,他們可說是意大利人裏最放蕩的浪子。

就在同一個時代,西班牙人使舊大陸和新大陸為之戰栗失色,但他們不可一世的英勇行為所贏得的盛名卻被陰郁的倨傲、貪婪的搜刮和無情的暴虐所玷汙。為了不擇手段追求虛名和財富,他們反復試驗發展出最惡毒和最有效折磨囚犯的方法。很多在羅馬剽掠的卡斯蒂利亞人,他們熟悉“神聖宗教裁判所”的招數,或許還有一些志願軍剛從征服墨西哥的戰場歸來,更是此道的老手。

日耳曼人沒有意大利人那樣墮落,也不像西班牙人那樣殘暴,這些來自山那邊的武士,在滿是鄉土氣息甚至蠻橫粗暴的外貌下,掩藏著簡樸而純良的心地。但他們在宗教改革開始後,受到路德的精神和教條的啟示,最大的樂趣是汙辱和摧毀天主教信仰所供奉的聖物。他們肆意仇恨各種職稱和等級的教士,毫無憐憫之心,而羅馬城的居民中,這些人員占有相當大的數量。他們燃起宗教的狂熱,甚至要推翻“反基督”的教皇寶座。這個精神上已經墮落的巴比倫,只有靠著血與火才能凈化。